•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风雨中前行,终得见彩虹

  中国青年网铜陵9月29日电(通讯员 陈秋莉)白色的大棚里,他头戴草帽,皮肤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黝黑,手上戴着白色针织手套不停在地里忙碌,见到我们他眼里带笑整个人因为嘴角扬起的笑容而显得憨厚,这便是立红家庭农场的老板陈立云了,2019年暑假,新传学院赴铜陵“70年发展:乡村振兴的互联网转型之路”暑期调研团队来到了铜陵市钱湾村,就是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他。

  图片为陈立云在立红农场采摘新鲜的大西瓜 。中青网通讯员 藤媛媛 摄

  背井离乡做大棚

  2016年,陈立云离开他的家乡马鞍山,告别他的亲人,放弃原本安稳的工作,背井离乡来到铜陵市钱湾村开办起这家家庭农场。

  在立红家庭农场开办伊始,陈立云就面临着启动资金从哪里来的困境急需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陈立云当时想到可以用贷款的方式先填补资金的短缺,于是陈立云就依靠着向各处贷款的方式先解决了资金问题。

  拿到了资金,陈立云先用一部分资金采办需要的器材,另外一部分用于雇佣工人打理大棚。同时陈立云向记者介绍说:“因为做大棚蔬菜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要求,所以我们雇佣的是六十岁以下或者七十岁以下的工人,他们都是村附近的没有工作的留守老人。”陈立云提供给这里的留守老人一份稳定工作,同时陈立云也介绍到城里找工人工钱太高,对于刚刚起步的他成本太高,特别是在用工高峰期时工钱一年能达到二十多万。陈立云雇佣留守的老人为自己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带给了村民红利。

  解决了资金问题,另外的难题又摆在了陈立云的面。站在铺满白色大棚的土地上,陈立云不得不面对他承包的土地大棚旧的旧坏的坏,需要全部重建的问题。于是,陈立云又用贷款翻新了大棚,大棚蔬菜得以种植。陈立云说:“各个城市都有批发市场,我就把菜用平板车运送到批发市场,进行直销。直销就避免了卖出价格不够成本投入的费用问题。”

  自此陈立云的立红家庭农场算是真正开办了起来。

  图为工人在立红农场忙碌 图为中青网通讯员 藤媛媛 摄

  困境中找出路

  立红家庭农场开办的前几年,前期投入肥料、人工等费用过高,赚来的钱不足以抵扣成本投入,以至于前几年立红家庭农场处于亏损的状态,据陈立云了解到,他每年都会在农场里投入20-40万元,大量的成本投入导致他上一年赚的都用做下一年的成本投入,同时,他基本上每年都要贷款5万元才能将农场继续经营下去。持续的贷款导致陈立云每年都必须归还所贷贷款,而这些贷款有的直到现在还没有还清。

  “依靠大棚蔬菜得到的收入稳不稳定取决于收成好与坏,收成好收入就稳定,收成不好收入就不稳定,它还是一个‘看天吃饭’的东西。”谈及收入稳定的问题陈立云叹着气这样说道,“大棚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温度,但遇到下大雪、冰雹这样的恶劣天气就容易把大棚压垮。”据了解,去年因大雪陈立云承包的大棚里坏掉和老旧的棚都被压垮导致他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在政府也没有补助的情况下自己赔了钱填了亏损。直到今年立红农场的情况才开始好转,开始为陈立云带来收入。

  陈立云的妻子也是全力支持他的事业,平时两人见面依靠妻子在马鞍山和铜陵两地跑,而因为在铜陵销售蔬菜费用低节省成本的缘故丈夫陈立云只有铜陵蔬菜不好销售的时候才开车往马鞍山转销,这个时候陈立云才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谈及孩子陈立云望了望家门口的路,脸上带着幸福的笑意说道:“我们孩子都是我妻子在照顾,我的儿子在参军,女儿还在读书,她都放假了。”

  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陈立云来到钱湾村发展起了大棚蔬菜,为了家人过得幸福陈立云想继续坚持下去。

  图为队员尝试抱起农场里结出的大西瓜 。图为中青通讯员 藤媛媛 摄

  在坚持中看见希望

  今年,通过旧棚改造陈立云的大棚数量增加至八十多个,大棚蔬菜占地八十多亩,总土地面积一百多亩,年毛利润一百万左右,改变了过去亏损和倒贴钱的情况,立红家庭农场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今年情况好转了,来年就得挣钱。”陈立云向记者说道,语气里是听得出的自豪。

  从2016年到2019年陈立云给了自己四年时间顺利让立红家庭农场从开办亏损到如今的开始真正有了收入,他的农场终于在风雨之后遇见了彩虹。依靠着陈立云的努力,这两年已经用大货车代替了平板车运送货物到批发市场。

  当记者离开的时候陈立云抱出他刚在棚里摘的西瓜说让记者拿回去分着吃,他的脸上依然带着笑意向我们告着别,骑着辆装着西瓜的蓝色三轮车上了他家门口的路消失不见……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