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三下乡新闻 >> 正文

河南学子三下乡:青春似你,向阳而生

  转眼间,支教的时间已经结束,回顾这些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欢乐,有泪水,有不舍,有感动。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而在坡头寨,就有一群单纯善良的小天使带着我们回到了成长最开始的地方。

  从步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好像所有的支教老师都变成了小孩子。头顶的太阳不再强烈,手中的行李不再笨重,因为我们看到了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清澈的像一湾湖水,让人深陷其中,忘记了满身的疲惫,变成了在水边嬉戏的孩童。一声“老师好”让我们明白了肩上的责任,也开启了我们一起成长的篇章。

  支教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所谓的高尚,而是一种对知识的传承。大冰说过,在“支教”这个名词里,主角应该是孩子。既然我们选择了支教,就应该拿出自己百分之一百二的责任感来对待孩子们。在支教过程中,责任与教学能力同样重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的社会履历或许并不是那么丰富,但是我们却会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孩子们。这不仅是对教师两个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对于孩子们而言,世界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在坡头寨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在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我们要学会去质疑自己惯性的生活。卫生课上,一个个小手紧紧捂住自己的小嘴,仿佛真的有小虫子在里面驻空自己的牙齿。少吃糖果勤刷牙,老师还没有把常规的解决方法告诉孩子们时,已经有好几个声音在教室里响起。

  “老师老师,虫子会不会把我的牙齿吃光光?”

  “老师老师,能不能发明一种糖果,吃了之后不长蛀牙?”

  这肯定是个爱吃糖果的孩子。各种各样的回答真的是出乎老师的预料,哪位老师会想到发明吃了不长蛀牙的糖果的?听着孩子们天真的话语,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突然就明白了孩童那个纯真的世界。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而他们则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探索这个世界,以孩子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

  图为支教队员在给二年级学生们上卫生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建康 摄

  支教是一个温暖而又心酸的过程。支教期间,队员们同吃同住,像家人一般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大家庭般的生活让我们更加懂得了团体生活的重要性,也收获了最真挚的友情。而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他们会在课间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会把课堂上做的形形色色的手工作品偷偷送到办公室,会在美术课上给老师们画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他们会为了比较谁的作品更好而去赵老师评理,可是一转身又把自己最好看的作品放在了老师的办公桌上,还留下了自己的小情书。看到他们的小礼物,我们都感受到一阵阵的温暖。小小的他们给了我们世界上最纯洁的爱。

  图为学生送给队员们的粘土手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建康 摄

  温暖有之,心酸亦有之。在他们纯洁的笑脸背后,承受的是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通过家访我们得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甚至孩子对父母的印象都是陌生和疏离的,爸爸妈妈一年也回不来一次,而单亲家庭的比例也很高。每当问及家庭状况时,原本热烈的气氛好像会突然降了下去,不谙世事的孩子们脸也好似蒙了一层灰,这不由的让家访的老师心中一沉。家长的愿望是朴素和现实的,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一个好大学。“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俺小孩能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那就是个好出路”家长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都是带着期盼的。我们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改变?这不禁让我们都想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到来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不了他们的家庭状况,但是通过他们上课时的热切,通过他们眼睛中对未来的渴望,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对外面世界的讲解给他们描绘一个精彩的未来,构建一个关于未来的希望。因为我们知道,小小年纪的他们即使面对着生活上的压力,也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希望,而知识就是他们希望的曙光。

  图为支教队员去班级学生段艺琳家进行家访的路上。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建康 摄

  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在这短短的一周内,我们了解到坡头寨有这样一群小孩:他们承载了一整个家庭的希望;他们拥有着纯洁和干净的内心世界;他们奋力的在乡村里面追逐的梦想的方向。在经历中,我们懂得了,支教不是某个人谋求所谓社会经历的手段,也不是茶余饭后给自己增添光环的谈资,它是一种最纯粹的对知识的传承,是孩子们与我们支教老师的共同成长。在这里相知,相遇,相识,收获了太多感动与回忆,也看到了你们内心的梦想,祝愿你们:在青春启航得人生路程上,不浪费年华,勇敢地去追逐太阳。(通讯员 赵亚茹 卢弘业)

  图为孩子们在黑板上给队员们写的留言。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建康 摄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