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要闻推荐 >> 正文

打开思政课的红色财经“密码”

发稿时间:2025-08-04 10:3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暑期烈日炎炎,放假回到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老家的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23级学生王家强一直忙活着,跟学术指导老师庄爱华及4名团队成员“热线”不断,反复商量自己担任队长的暑期实践团队,该怎么开展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红色金融企业北海银行为例”这一主题的调研,探讨内容事无巨细。

  就在前几日,为深入了解北海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奠基行之一)的历史,庄爱华还和团队成员登门采访了该校离休老干部——96岁高龄的连国庆前辈。20世纪50年代,他曾在北海银行工作过。除了这个团队,庄爱华指导的另一个“红色金融齐鲁行”实践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中。

  山东财经大学这一名为“三千计划”(即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千乡村、千企业、千社区”)的实践项目自2015年正式启动,“覆盖全员、贯穿全年”。把红色主题融入财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这所高校多年来坚持的办学追求。

  深耕校园主课堂,让思政课有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莹和团队成员们为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自2018年起就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让学生将理论、案例、实践紧密结合,经过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和总结4个环节,显著提升了抬头率、点头率和参与率。

  想把“红色道理”讲深并非易事,固守条条框框、一板一眼的理论讲解方式,早已吸引不了00后。“那就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徐莹说。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课前播报”“历史上的今天”等环节,让学生轮流体验、走进历史。课堂展示以全员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演绎历史场景。00后学生通过话剧、微电影、辩论会、讲演、唱歌等多元形式,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揣测历史人物的心理,增强了情感认同,对红色道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从反映井冈山“工”字银元故事、抗战时期的红色税收、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随军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税收制度的一幅幅图片、一张张表格、一部部珍贵的历史影片等史料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孟楚钰看到了革命先辈为救亡图存进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图文光影中重现的那些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让他和同学们发出了“原来我离历史可以那么近”的感叹。

  当看到14岁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8岁的邹容以满腔热血写出《革命军》一书,“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参会代表们红船起航、风华正茂,徐莹的学生们心潮澎湃……

  在一个又一个“情境体验”中,徐莹和同事们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用“小火慢炖”的方式,把知识“掰开揉碎”带给学生,彰显了思政课的影响力。

  拓展社会大课堂,把齐鲁红色文化讲透

  齐鲁大地红色资源丰富,革命文化深厚。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多年前,山东财经大学就组建了齐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实践思政研究所,充分发挥该校校史馆、海岱美术馆的育人功能,把红色会计文化融入课堂,把陈列品变成教材,让红色标杆树起来,打造了“乡村振兴”“劳模讲劳动”“创新创业”“名师大讲堂”“科技引领未来”等五大“行走的课堂”。

  自2021年正式举办的“红色会计展”中,该校会计学院精心策划的“红都瑞金、星火燎原”“延安圣地、星耀中国”“算盘账簿、胜利保障”等6个主题展区,详细介绍了“红色会计”的发展历程、关键节点和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党史底蕴,进一步筑牢专业基础,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今年4月以来,该校财政税务学院的“红色税收文化赋能齐鲁革命老区的多维路径和青年实践研究”的6支子团队60名成员,分别前往济南、淄博、枣庄等地进行现场调研,探究红色税收对产业振兴、文化认同、社会服务的作用。在淄博市税务局的党建文化展厅内,焦裕禄精神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的“焦桐花开”党建品牌,让学生们看后豁然开朗,为他们所关注的红色文化赋能税收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在枣庄市王家湾红色税收文化大院,学生们围绕红色税收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读、座谈交流,深入挖掘红色税收文化的时代内涵。

  把校史资源用起来,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校史是高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一本重要“教科书”。自1948年10月建校起,红色基因便深深镌刻在“山财人”的血脉中,成为该校砥砺奋进、薪火相传的力量之源。近些年,山东财经大学注重从红色校史中汲取精神养分,激励师生坚定历史自信,用红色文化赋能学校思政课建设。

  今年7月1日,是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6月30日上午,顾准铜像落成揭幕仪式隆重举行。1948年10月,以华东财经办事处会计队为基础成立的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是山东财经大学的办学源头,顾准为该校创校校长。这所学校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迅速培养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急需的经济管理干部人才的指示精神而成立,是一所培养城市管理干部的“抗大”式财经类高等学府,校长由时任山东省财政厅厅长顾准兼任。顾准等主导的课程体系与师资传承,为后续整个山东财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培养了大批财经干部和人才。

  目前,学校正积极筹建顾准纪念馆和红色会计展览馆,通过文化寻根,梳理1948年建校以来积淀的务实致用的办学传统、红色财经的使命担当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传承文脉,使学生每一次对校史的回望,都成为面向未来的精神校准。

  “通过深化校史研究,重点挖掘首任校长顾准等前辈先贤的办学思想与历史贡献,不仅正本清源、还原史实,而且有力地增强了新一代‘山财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查玉喜说。

  对红色基因的有机传承,促进了这所高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今年毕业季,该校有32名毕业生主动选择赴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开展志愿服务;9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接力支援西部教育事业;29%的毕业生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型企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于洪良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