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易县梁格庄镇张各庄村,“警徽闪耀 童心筑安”实践团成员挨家挨户进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在走访中,成员们通过发放防诈宣传手册、讲述典型案例等方式,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为村民们剖析最新诈骗手法套路,帮助他们提升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信风创新实践团围绕“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课题开展调研。6天时间里,团队开展了1场专题座谈、200次问卷发放、7次案例研讨、20场大学生专题访谈,形成影像、问卷、访谈三类一手资料。
……
今年暑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共组建46支社会实践团队,500余名学生分赴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普法宣传、禁毒防艾、防电信诈骗、乡村支教、志愿服务等多元实践。
“活动构建起‘思想政治引领+专业知识实践+素质能力提升’的特色模式,彰显出新时代警校大学生的优良素养、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了青春力量。”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团委副书记刘丽冰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把法治“种子”种进群众心里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面对讲台上的提问,安徽省泾县稼祥中学八年级教室里举起的寥寥几双手,让“泾红普韵 警润乡野”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法治教育的紧迫性。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以国家宪法日为切入点,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宪法课”。结课时的知识竞赛,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全班学生悉数答对“公民基本权利”“国旗国徽含义”等基础问题。实践团成员感慨道:“当孩子们说出‘宪法守护我上学’时,法治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中破土。”
“如果当时只是推了一把,但对方摔倒重伤,这也要负责吗?”一位曾对“帮朋友打架”不以为然的女生,在故意伤害罪的案例讨论后,紧锁眉头反复追问。对此,到河北省唐山市启明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心桥”实践团成员感到十分欣慰,“学生能够有这种思考,证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教育有了效果”。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司法局,“蓝松枝”实践团通过现场普法、群众访谈等方式,梳理总结了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法治宣传的成效。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还帮助分析当地普法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设等建议。
在暑期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为群众送上他们需要的法律服务。
“警徽闪耀 童心筑安”实践团指导老师陈恺林说,入户宣传、现场访谈等工作看似“笨功夫”,实则是打通法治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警校生们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沟通中建立了信任,把法治的种子真正种进了群众心里。“这种细致入微、贴近地气的实践,正是未来守护一方平安的宝贵预演。”
以接地气普法助力乡村振兴
夏日傍晚,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的文化广场,完成了一天辛苦劳作的村民们正在悠闲地休息。乘此机会,“法治赋能乡村振兴·警校青年助力渭源”实践团的成员们走向前去,以唠家常的方式了解村民们的法律需求,为他们答疑解惑。
向村民重点普及电信诈骗防范和依法维权途径,教会他们“守好钱袋子”;通过模拟纠纷调解场景,帮助村干部将“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的理念融入日常村务管理……到河南省洛宁县崛东村开展调研的“法润河洛·警育未来”实践团,为不同的人群设计了不同的普法课程。
有村民来反映欠薪问题,有村民来咨询离婚后子女抚养权问题……四川省江油市河口镇石佛村,村民们在“法治萤火虫”实践团设立的专门咨询台前排起了长队。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知识,为村民解答劳动纠纷、婚姻家庭、邻里矛盾、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法律问题。
从苍山洱海到辽阔草原,从西部山区到沿海渔村,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乡村,以有温度、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警心乡连 育兴沽源”实践团指导老师魏榛认为,对于警校学子而言,此次深入中国乡村最基层的实践,是无比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和专业实践课。活动不仅为村民们送去了急需的法律知识,化解了潜在矛盾,培育了法治土壤,更在青年学子心中点燃了投身法治中国建设、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熊熊火焰。
提高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台上,学生们表演着精心编排的禁毒主题话剧,演绎毒品对家庭的破坏;台下,村民们神情凝重,不少人悄悄抹泪——这是朝曦禁毒公益宣讲团在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盖宝村开展禁毒宣讲的场景。实践团队成员用图文宣讲、模型展示、话剧表演等方式,提高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四川省彭州市关口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较多,新型毒品伪装性强,居民识别难度大。针对这些特点,“利剑护航 法治星火燎原”实践团提前准备了彩色宣传册和毒品仿真样本,针对不同群体定制讲解内容——对青少年重点宣讲披着“跳跳糖”“巧克力”外衣的伪装毒品危害;对商户强调警惕“电子烟”形式的新型毒品;对老年人则用身边案例说明毒品对家庭的毁灭性影响。
青年志愿者协会“藏蓝微光 法润青禾”实践团联合高阳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单位,深入河北省顺平县常庄大村集市,将禁毒普法的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实践团通过陈列20余种形态逼真的新型毒品仿真模型,精准揭露毒品伪装,让村民眼见为实;设计场景化互动教学,直观展现毒品成瘾机制,强化危害认知。
冒着酷暑,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多地开展毒情形势宣传和法治教育活动,通过典型案事例揭示毒品危害,阐释禁毒法律法规,引导人民群众懂法守法,推动“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深入人心。
朝曦禁毒公益宣讲团指导老师刘继荣表示,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宣传党和国家对禁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厉行禁毒的坚定决心,警校学子将禁毒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训练深度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科学普及禁毒知识,以实际行动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社会氛围。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