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要闻推荐 >> 正文

上海高校学子暑期实践:走进乡村助力振兴 深入行业感受发展

发稿时间:2025-09-06 09:34:00 来源: 上海教育

  这个暑假,上海高校的学生们踊跃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学识为基,在服务社会中践行担当,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他们走进红色场馆传承红色基因,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深入乡村支教支医,用技能温暖民心;还跨越山海开展调查研究,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为时代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一起来看——

  心怀“国之大者”,助力乡村振兴

  同济大学数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真理”实践团深入云南省云龙县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数智赋能云龙县永安村乡村振兴建设”暑期“教案式”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成员们前往诺邓镇永安村,实地考察同济大学定点帮扶成果,为永安村村貌建设提出建议。在宝丰乡宝丰村,与村党总支签署共建协议,希望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返乡大学生结对和数学教育帮扶等活动,助力推动乡村发展建设。 

同济大学“真理”实践团在当地进行测量,为村貌建设提出建议

  上海财经大学开展以“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的“双千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团队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从课堂走向田间地头,把“课桌”搬到田埂之上,将足迹印在乡野之间。团队探访“农文旅”融合示范村落阿者科村,深入了解“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在躬身实践中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

上海财经大学团队成员们正在田间劳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行知物”实践队前往浙江省开化县,聚焦易地搬迁安居与产业富民协作,结合专业所长开展调研,梳理易地搬迁社区融入、产业富民协作及农文旅资源活化的瓶颈与机遇,提出民生服务建议、产业协作方案,并进行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等,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行知物”实践队与易地搬迁户代表和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

  上海海关学院“国门振兴,山海共富”实践团队赴福建省口岸、渔排、茶园开展调研。团队在福建霞浦浒屿澳村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成员联合调研特色产业,助力“渔排经济”向“蓝色粮仓”转型;在赤溪村调研“赤溪白茶”出口蜕变历程,与茶农、海关干部座谈,梳理海关全链条支持;与宁德海关座谈,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海关助农方案”。

上海海关学院“国门振兴,山海共富”实践团队赴赤溪村开展实践调研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赴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等地开展乡村振兴研学实践。师生一行来到了湘西十八洞村,学生们亲眼看到了十八洞村脱贫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采访了当地居民的切身感受,细致探访了苗绣产业、辣椒产业等的发展之路。在每一处研学地,指导老师都为同学们进行了现场教学,并与学生骨干一起完成了案例教学微视频的拍摄,作品后期将用于课堂教学,让更多同学了解国情。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队在湘西十八村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研学团队前往贵州省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在遵义市的花茂村,研学团成员实地探访了当地在农业合作社转型、“红色之家”农家乐打造、文创产业助力非遗传承等方面的经验成果,调研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此次研学也是学校“三色研学”(“红色”研学传承红色基因,“金色”研学探究乡村振兴,“绿色”研学感悟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态体验中探究乡村振兴,在非遗传承中增强文化认同,在红色寻迹中坚定理想信念。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研学团成员体验当地非遗“花茂土陶”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智耘兴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发挥在短视频制作、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视频直播等方式,开展为期一周的研学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在新武社区海尾小寨组,团队成员参观了直播间,并与村干部一起助农直播,促进农产品销售,并与村民开展交流,对农产品短视频、图片拍摄及包装设计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升产品文化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实践团队还通过一线调研、专业支持与影像记录,为墨江优品“出山”及“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队走访墨江特色产业发展

  走近行业一线,服务民生福祉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护鸟飞”实践团赴辽宁大连,开展生态保护与科技研究。团队以科技助力候鸟保护,探索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新路径。实践中,走访相关单位,学习智能识别技术在候鸟监测中的应用,考察黄嘴白鹭繁殖地保护现状;经批准登蛇岛实地观测,研究保护区生态系统。团队联合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旅顺口区多部门,开展“山海衔羽 共护归航”主题宣传,签署研学基地共建协议,加入“守护世遗”高校青年志愿者联盟。

华东理工大学“护鸟飞”实践团聚焦黄嘴白鹭的研究与保护,开展调研实践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学生团队践行社会责任,立足专业所长,开展聚焦“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调研,为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成员们在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视角下,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剖析不同家庭结构养老风险感知的差异,力图为破解养老难题、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参考,助推超大城市治理实现“老有颐养”的民生目标。

华东政法大学实践团在为老服务中心开展问卷调研

  上海海洋大学“清源愈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奉贤区金海湖(“上海之鱼”)采水取样。在奉贤博物馆内,实践团队成员将学校相关团队长期治理金海湖的成果转化为科普实践,给孩子们上了生动一课。面对孩子们的提问,大学生们引导大小观众观察ph试纸的微妙色差——这是湖水的“健康密码”。团队还走访了“五个新城”其他湖泊进行采样调查,在学习水治理的同时传播生态知识,吸引公众共同维护水体生态,共筑“生态之城”。

上海海洋大学“清源愈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指导小朋友亲手尝试水质检测实验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绿萤”社会实践队持续在云南省迪庆纳帕海流域开展系统性生态调研工作。团队在前一年的地面采样基础上,引入“遥感反演+模型分析”技术体系,并基于调研成果,提出“控源-截污-修复”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方案,重点建议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实施“一湖一策”精准治理、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团队围绕“水质-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目标,就人工湿地建设、生态缓冲带规划等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专业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为治理方案提供社会基础。

上海大学“绿萤”社会实践队在当地开展问卷调查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小食堂大窗口”社会实践项目团队以社区食堂作为民生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切入点,前往上海各区的20家社区食堂,通过社区居民问卷调查、社区食堂负责人访谈、实地走访了解社区食堂菜品供给、环境设施及服务流程等方式,系统梳理出当前社区食堂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尤其是银发群体对菜品低盐低糖需求、价格合理性、线上服务、15分钟养老服务圈等的核心诉求,为改善社区食堂服务质量、强化民生保障功能、提升居民就餐满意度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社会实践项目团队成员在社区食堂对服务人员进行访谈

  上海科技大学组织开展了以“了解国情,体验艰苦,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共派出18支团队开展课题调研与劳动教育等实践活动。其中,赴江西赣州的社会实践团队聚焦稀土产业,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调研。团队旨在了解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稀土,其从资源开发到高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状况,同时感受赣南地区的红色历史与客家文化底蕴。

上海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团走进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参观学习

  上海健康医学院师生团队赴新疆喀什开展医疗实践调研。团队走访三级医联体、喀什大学医学院等地,感受医疗援疆成效与人才培养;访谈援疆一线工作者,记录奋斗故事;在基层社区开展急救培训、健康指导,服务当地民生。团队将成果转化为科普手册等,计划建立长期实践基地,以行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彰显青年服务边疆的信念。 

上海健康医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合影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工程系实践团队走进学校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实践调研。实践团队围绕“种子质量智能检测”主题,学习种子生理特性、遗传特性等基础知识,熟悉种子纯度检测、发芽率测试、水分测定等质量检测全流程技术。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学生们感受到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更深刻理解了“净度、纯度、发芽率”三大标准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农业科研需要科学态度和细致工作,对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了全新认知。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工程系实践团队学习种子质量智能检测相关知识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参与组建“矿约沪蒙”实践团队,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矿区及周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监测、民生诉求调研与绿色理念艺术传播等实践活动。来自实践团社工组的同学走进当地高中开展生态修复主题宣讲,与师生围绕生态保护认知、矿区环境变化等内容进行深度访谈,将实践活动与教育传播有机结合起来。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实践团成员开展生态保护认知、矿区环境变化的深度访谈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江山清漾·研学兴乡”实践团赴浙江衢州,在江山市清漾村开展社会调研与实践。实践团依托专业优势,聚焦乡村文旅产业,以研学产品开发为切口,设计以“文化认同—价值内化—行为践行”为主线的研学课程,构建“成果导向+情感驱动+行动转化”的研学课程体系,开发主题化、模块化、分级化的研学产品,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动能。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实践团成员在清漾村开展调研与实践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舞蹈专业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行业一线,在相关科技公司开展深度实践,不断优化自主研发的ai舞蹈测评系统。实践团系统采集高质量舞蹈动作数据,优化算法模型;同时深度调研动作捕捉、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舞蹈教育、影视制作、数字娱乐等产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索ai舞蹈技术的落地场景与市场潜力。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实践团的学生在采集舞蹈数据

  素材由各高校提供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