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大学生把人工智能带到乡村一线
发稿时间:2025-09-17 13:42:00 来源: 新华日报
“大学生带来了‘高科技老师’,孩子使用AI软件学习更积极了,回家还追着问科学问题!”暑假中,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宗庄村在党群服务中心里举办公益暑托班,村民李大姐看着捧着平板电脑学习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这份“惊喜”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赋何桥,青创未来”实践团,目的是让乡村孩子爱上学习。何桥镇党委主动对接高校资源,为实践团提供场地与村民需求清单,搭建起AI助农助教的桥梁。实践团紧扣“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将科技课堂搬到乡村一线,用人工智能点亮童心,探索科技服务乡村的创新创业路径。
智慧问诊、便捷政务、农产品溯源……实践团“AI赋能美好生活”科普活动用鲜活案例与互动体验,将AI技术融入乡村生活,在基层生根发芽。
实践团走进当地一家服装厂,认为其智能化设备仍有优化空间,经过深度剖析流程瓶颈,提出“数据驱动+算法优化”的改进思路,精准锁定问题核心。8月25日,团队回访了该服装厂,对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反馈,明确了视觉检测系统优化的实施路径。服装厂负责人称赞道:“大学生带来的方案既前沿又实用,为我们厂智能化升级带来新思路!”
“看到传统车间对智能升级的渴望,亲手用所学知识为乡亲们谋划解决之道,我们真切体会到‘科技为民’的含义!”实践团成员、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刘星宇说。
在何桥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里,镇村两级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头向村民普及知识,协助实践团队员们手持检测仪穿梭于田间地头,采集土壤样本,边操作边细致讲解环保知识,吸引众多村民驻足围观。
“从水质监测到土壤筛查,同学们将实验室技能精准应用于田间地头,以专业严谨的操作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把环保知识转化为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指南,这是用科技服务民生、助力绿色发展的一次尝试。”实践团指导老师、江苏师大物电学院教师聂新明说。
此次活动是江苏师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师生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入探索。近年来,江苏师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将“学院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开展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红色宣讲课堂,先后组建多个实践团队,深入乡村、社区、校园等,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丰富活动。相关成果获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红色专项”二等奖、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荣誉。
“我们着力让学生把实验室搬到田间车间,将创新力注入乡村脉搏,在解决真问题中涵养家国情怀,锻造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真才实学。”江苏师大物电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明表示。(聂新明 张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