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要闻推荐 >> 正文

武夷山国家公园古茶村“造梦”

发稿时间:2025-09-17 13:4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这里是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发源地,其中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8月的一早,这座古茶村打破了往日静谧,村民们集中来到村部前的院子,三五成群站在一张张设计图纸展板前,有人指图,有人交谈,还有人对着图纸频频点头。

  这是“青春桐木”茶村农家创意设计大学生暑期工作营收尾工作中的重要一项——集中展示58名大学生为村里茶农院落设计的改造方案,村民们先听学生们讲解设计思路,再投票选出各自喜爱的方案。

  这场活动由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和美乡村改造提升工作组、共青团南平市委主办,武夷山市星村镇人民政府、共青团武夷山市委协办,是南平市号召青年“到南平去,助乡村兴”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

  共青团南平市委书记张嘉明介绍,本次活动邀请了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建理工大学5所高校的设计专业师生,驻村10天为当地茶农院落量身定制改造方案。“这次工作营特别邀请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领衔指导,多所高校教师为入选学生提供系统培训,希望借助青春之力,从专业角度深入解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要求与传统村落更新设计规范。”

  投票尚未正式开始,桐木村村民彭绪荣已对着自家设计图纸喜笑颜开,不断拉过身边的同乡,给他们看自家设计成果,直夸学生改造的效果远超预期。彭绪荣对经过展板前的同乡都会说上一句:“好看吧,一会儿记得给我们这个学生投票。”

  为彭绪荣家设计改造方案的是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准研一学生李肖肖。改造之初,李肖肖和组队伙伴就在星村镇桐木村乡镇干部的带领下,到彭绪荣家中调研访问,了解户主需求,对房屋做数据测绘。

  彭绪荣告诉李肖肖,房子此前主要租给采茶季的采茶工人,其他时间闲置。彭绪荣家里做茶叶生意,她希望李肖肖为屋子设计改造时能打造一个茶空间,未来用于招待客人。

  在调研中,李肖肖注意到这个房屋的一大特色是一边临河。在设计时,她利用这一自然景观优势,在墙面开窗,增加茶室雅趣。李肖肖去除了房子原有的杂乱棚和茅草屋,用木构架设计了灰空间和小廊道,作为户主展示茶叶的区域。

  “整个设计的一大难点是两栋建筑在一个斜坡上,它们之间存在3米左右的高差。”李肖肖说,她想办法用阶梯形式搭建一个公共建筑弥补高差,把两栋建筑连接起来,连接后能成为一个外置景观步道,让整个房屋空间更联通、更开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贵庆介绍,这次参加活动的高校学生都必须入户入村,深入调查,充分了解村民需求。本次工作营打破高校间的壁垒,把5所高校学子合在一起两两组队入户调研,再按“一人一户”分配任务进行设计改造,高校指导老师每天要开会沟通各自负责学生进度。

  这次活动对学生增进专业能力效果很明显。同济大学带队教师王艺铮说,首先,做乡村建筑设计改造是学生们在学校课程里接触比较少的;其次,这是一个非常短期的设计训练,在学校里做一个设计作业可能有一个学期让学生精心打磨,这次要在10天内完成,压力很大。

  李肖肖在这次活动中明显感受到城市设计与乡村改造项目的不同。她说,与学校课程设计相比,这次项目更侧重考虑居民需求,不能只投入规划师个人的理念。比如有些户主只让改造立面,有些要求拆掉重建茶室,大家的设计是在很多限制条件下进行功能置换和环境塑造。入户调研很重要,做好前期调研,设计结果与户主需求才能更匹配。

  “户主一方面想做民宿,一方面希望有给孩子过年回家居住的空间。”华侨大学建筑学大四学生王若宁在设计时充分考量了调研时收集的户主需求。王若宁还巧用房子临近溪流的特点,设计建造了一个戏水平台。“户主未来做民宿,可以在这个戏水平台品茶、听雨、聊天,形成一个多功能空间”。

  在“青春桐木”茶村农家创意设计大学生暑期工作营活动的最后一天,“高校乡建联盟”在桐木村揭牌,首批“高校乡建联盟”成员院校包括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建理工大学。

  杨贵庆期待“高校乡建联盟”能吸引更多高校和不同专业师生加入。他认为,乡建乡创工作不仅仅是设计专业的事情,也可以有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农业科技等不同专业加入,具体的服务内容根据不同乡村实际而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