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得到一份实习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李佩哲经历过一场特殊的“群面”。10人一组面向考官,被问的题目是:如何理解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假如你是村干部,洪水来临前负责转移群众,怎么说服一位不愿走的农民?
李佩哲报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今年是该项目第四年启动,项目以培育“治国理政”人才为目标,选拔一批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且有志于公共服务事业的学生赴基层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不少于6周的实岗锻炼。对于这个选择,李佩哲解释:“在学校里,我读了不少关于国家治理、社会建设的理论书,但总觉得隔着一层。”她想知道政策条文到了社区怎么落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怎么打通,“想去‘田野课堂’亲眼看、亲耳听,找到答案”。
每年寒暑假,大批高校学生来到她口中的“田野课堂”找答案:他们到基层党政机关、群团组织或事业单位开展“政务实习”,时长通常在一个月以上。今年暑期,辽宁省大连市各级党政机关的政务实习生达到1756名;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开展了大学生暑期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实习活动,热门岗位报录比高达44∶1;广西财经学院持续16年派学生至广西基层机关单位担任地方干部助手,据该校团委计算,每届学生中都有超过五分之一参加过政务实习。
参与实习的学生不仅完成了一次“职业体验”,也上了一堂加长版“行走的思政课”。相较于一份“刷简历”的实习,他们在基层岗位上收获了更多无形的财富,每个人回忆起这段经历,都有很长的故事要分享。
一本书、一张茶桌,重新认识一方水土
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村的村民家里,姚遥收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选择这个收件地址有特别的考虑,“从本科读到博士,我对大学校园里的生活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这次在实岗锻炼的地方收到录取通知书,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新鲜感,这也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姚遥在福建省宁德市下党村开展“三率”宣传与反诈知识普及工作。
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我也没时间回家了”。今年暑假,他担任下党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作为北方人,他难得体验了一段为期不短的南方乡村生活,“湿度、蚊虫、饮食、气候……这些都让我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今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的158名学员奔赴10省份24地,像姚遥一样迎接来自陌生土地的挑战。
带着对天津这座城市的好奇,武汉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欣瑶报名2025年“武大研行”研究生暑期实践锻炼活动,分配在天津市武清区的硕博研究生有28人。武清当地举办了“百校英才进武清”高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见面会,在活动现场,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人数超过100人。她被分配至团武清区委,参与新媒体宣传和基层团建工作,并入住了当地人才公寓。
7月16日,李佩哲来到厦门开始实岗锻炼,“想看看经济特区的治理模式,也想在南方的城市感受不一样的基层氛围”。她在日记里写道,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原本是碧海蓝天的鼓浪屿、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取景地厦门大学和浓郁鲜香的沙茶面。而对于实践单位中共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这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则知之甚少:“社会工作部是什么?基层治理是怎样运行的?专业社工就是网格员吗?”
这时,一位负责指导她的处长递来一本《习近平在厦门》。她把书里出现的地名一个个标在地图上,再分出“特区发祥地、老城区、行政区、台商投资区”的层理。“读罢才知道这座城市大有故事,用6个字可以概括为:港、景、文、侨、台、特。”
李佩哲很快加入一项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的调研,也意识到“调研”的开始是“先把心放入这片土地的故事里”。一个半月里,她跟着一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姐跑遍了厦门的6个区,走进7个不同类型的社区,每天和居民、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聊天,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社会工作部前辈口中的“所有工作都得落到基层,社会工作说白了就是做‘人’的工作”。
厦门市思明区的官任社区汇集了众多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为了促进居民自治和社区融合,社区成立了无国界调解工作室、境外人士社工服务站、“洋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这让她联想到自己专业领域也存在“让外国人教外国人汉语”更有效的理念。
姚遥清楚地认识到,长期、深入地参与基层具体事务,能力上的成长并不在首位,“如果我们只追求训练公文写作、学习办公事务,那么没必要来基层”。在下党村,他观察当地村干部与村民打交道时的治理智慧、在处处可见的茶桌上理解乡土社会化解矛盾的“无讼”文化,也在村民口中了解到这个闽东山村如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一次对“考公热”的冷思考,也是一堂思政课
在复旦大学2025年“砺行计划”暑假实习实践项目中,该校历史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龚冰冰到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实践,她形容自己快速地“从懵懂无知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龚冰冰在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协助会务工作。
龚冰冰发现,“开会”这件事并不枯燥或空洞,“能了解各个单位在负责什么工作,彼此之间如何交接”。她参与了当地“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专题调研座谈会,听人大、政府、企业如何共同商讨区域发展蓝图,也在调研AI创业公司过程中,目睹企业的发展诉求如何通过人大渠道转化成政策建议,“切身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书本概念,而是化作一个个具体行动”。
“为了这次实践推掉很多其他事情”的她,本身就有考选调生的想法,更希望自己从事关涉公共利益的工作,就像这段时间她了解的那样,“一些工作的价值不能很快凸显出来,但其实每一项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都影响着社会的运行”。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兰洋介绍,“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前3期很多学员已经毕业,“去中央、地方党政机构就业的比例非常高”。
在姚遥看来,实岗锻炼并不意味着对职业目标的直接筛选,学校提供了足够的包容度,“一些同学对政府机关不够了解,只是现在考公比较热门(才去报考)。通过实习,如果发现自己喜欢这份工作,一方面丰富了经验提升了技能,另外一方面能更笃定地去进行相关的准备;如果发现自己不喜欢、不适合,就可以赶快‘掉头’,这也是一个试错成本最小的方法”。
李佩哲正是在工作中坚定了去基层就业的想法,她本以为关注新就业群体只是出台政策文件,结果同事们去现场调研情况,记录外卖员和快递员在吃饭、休息方面的难题。很快,社区建了“小哥驿站”,连充电、热饭这些小事都考虑到了。她喜欢这种“不搞形式、只重实效”的作风。
完成实践任务后,李佩哲对“什么样的人适合参与政务实习”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这样的人首先要具备公共服务情怀,“真正想了解国家怎么运行、想为老百姓做事”。因为政务实习不能快速得到高回报,它能带来的是一种价值感,即“自己的工作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改变”,这让她觉得尤其珍贵。实习者还要愿意“沉下心”,去做琐碎的小事,在小事里发现大道理。另外,她认为政务实习适合那些希望“把理论落地”的人。
在学校思政课上,她学习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而真正深刻理解“别人好的经验不能照搬”这个道理,则是在这次实践里。在厦门市集美区坑内村,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自己的一项工作是留住来当地工厂务工的年轻人,防止“留不住人才”,“挣钱是一方面,还得有生活,如果年轻人下班后只能回宿舍躺着,久而久之就不想待了”。
李佩哲说:“如果我在书本上读到这个案例的话,可能想到的方案就是让当地多开放一些娱乐场所、书店之类的休闲去处。”坑内村则根据实际条件,联合企业、工会、社工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了“解压角”平台,由企业提供场地与部分资金支持,工会组织工人参与,社工机构派驻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指导,为工人提供了释放压力、解决矛盾的平台。
李佩哲(图片中穿红衣者)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官任社区调研,该社区汇集了众多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
姚遥希望抓住有限的时间,在下党村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他主动联系寿宁县社科联,组织了一场“云游下党”活动,面向“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第四期的150多名学员做了一场直播分享,在“云游”中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三进下党”指导扶贫工作的故事。“我觉得让同学们学习下党村的工作,对他们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成长也会有一定帮助。”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的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说,这不仅是一场“云游”,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课、一堂厚重的思政大课。
“实习”之外,与地方产生更多连接
记者发现,与高校开展政务实习合作,被不少地方政府视为拓宽招才引智渠道的做法。在团武清区委工作期间,李欣瑶对此深有感触。武汉大学在2016年就与武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这次实践中李欣瑶就听说,有师兄师姐毕业后选择来武清就业。在完成实习岗位工作之余,她还参观了武清区党建展厅、京津产业新城展厅、武清区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心等,这些都是学校实践活动安排的环节。
李欣瑶参与“武大研行”研究生暑期实践锻炼,入住天津市武清区当地的人才公寓。据了解,参与政务实习的大学生,住宿基本由学校及岗位所在地解决。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高校学生走到各地基层岗位锻炼的过程中,高校发挥了什么作用?兰洋告诉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主要面向学校硕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群体,构建集课程培训、研讨交流、实岗锻炼、经验总结于一体的“学、研、炼、悟”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项目由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每期的培养周期长达10个月,致力于锻炼学生参与治国理政的强国本领。
“炼”之外的环节,实则为实岗锻炼打下基础或收尾。早在今年3月底,该校研工部面向全校硕博研究生进行招募、选拔。此后,学员会进行数月的训练营学习,比如围绕“中国行政体系与治理现代化”主题,就有AI赋能机关实务、中国行政体系的结构与运作、突发事件与舆情应对等课程。学员还在今年4月至5月分别赴福建省福鼎市、北京市西城区与朝阳区的政务服务中心、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开展“青春社会行”活动。“实岗锻炼之后,学生还要形成相关的调研报告、学术研究成果等,我们再予以结业。”兰洋说。
李欣瑶还报名了“武大研行·揭榜挂帅”学科实践活动,联合在武清区的同学组建大运河考察实践队,调研武清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形成咨政报告。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调研曹子里镇绢花产业文化园的经历。团队成员纷纷感叹,小小绢花可以成为一个镇的主导产业,甚至远销海外,这让他们看到了传统技艺如何借力数智化革新“流动”起来。
在“田野课堂”,李佩哲也有一段奇遇:调研社区时,在厦门市翔安区欧厝社区这个典型的城中村,她发现这里保留了原始闽南古厝的韵味,又融合了现代化文旅元素,还特意在日记里提到一座通体使用蚝壳制成的“蚝宅”。调研结束,她和同行的一位领导展开对城市文旅的讨论,她认为年轻人“甲意”(闽南方言,喜欢、中意的意思——记者注)的城中村不是网红打卡地,而是“把旧的留住、把新的装进来,让历史和未来在同一条巷子里并排存在”。
姚遥发挥专业所长,进行了一项对宁德乡村振兴中“片区共富联合体”模式的调研,与团队完成一份1万余字的《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推动联农带农》专题报告。“学校做了大量铺垫工作,到了岗位不可能总有人手把手地带着你”,姚遥说,真正开始实习,收获多少还要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和行动。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宇龙 记者 任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