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要闻推荐 >> 正文

以青春之名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发稿时间:2025-09-23 10:47:00 来源: 梅州日报

  这个夏天,蕉岭的乡村被一群年轻人彻底“激活”了。118支大学生突击队带着青春创意奔赴蕉岭各乡镇,用脚步丈量乡村,以智慧赋能发展——他们让农产品变身“网红爆款”,让老房子穿上“潮流新衣”,连VR镜头都玩出了新花样……

  从“书本”到“田野” 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2025年暑期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启动仪式上,“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队旗在空中挥舞的那一刻,出征的热情被瞬间点燃。“此次活动,正是蕉岭与青年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蕉岭正以‘兴乡联盟、下乡联动、返乡联情’三大路径,构建起青年下乡返乡兴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双百行动”驻蕉岭县服务队队长杨保利对出征的队员寄予厚望。“今年6月,团蕉岭县委荣获2024年度梅州市推进‘百千万’工作‘优秀集体’荣誉称号。我们将再接再厉,集中力量组织好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共青团蕉岭县委员会书记何伟东表示。

  在文福镇仓海诗廊,蕉岭县、各高校代表共同为“华南农业大学·梅州蕉岭文福镇长隆村‘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蕉岭县蓝坊镇蓝坊村突击队工作站”“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广东医科大学·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长隆村工作站”揭牌。“工作站的建立,将为校地协同发展搭建起坚实桥梁,未来在人才培养、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丁红星充满期待。“我们将充分发挥医学教育与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优势,精准对接蕉岭发展需求,在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蕉岭高质量发展输送青春力量。”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佟矿表示。目前蕉岭县已全覆盖建立乡镇突击队工作站,在此基础上,三个村级突击队工作站的成立,为蕉岭镇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近年来,蕉岭县通过校地合作,让高校作为参与“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强化县、镇、村发展的人才、智力、科技支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做到让高校师生在更广阔空间施展才华、把论文写在蕉岭大地上。

  从“枝头”到“云端” 铸就综合示范窗口

  华南农业大学新“硒”望突击队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蕉岭县蓝坊镇蓝坊村。这支由硕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盯”上了当地特色水果三华李,通过反复调研、长期跟进,对其试点施用自主研发的有机硒功能试剂。队员葛欣介绍,该试剂能改善农产品的活性成分和健康价值。施用试剂后,三华李的表皮果粉厚实,果皮柔软、少有烟煤现象,果肉色泽鲜亮,口感甜脆多汁,裂果和掉果数也显著减少,种植基地的产量和产值大幅提升,已帮助基地增收20万元。

  距离不远的程官村,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北斗号实践队架起直播设备,将镜头对准了刚绽放的灵芝。“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灵芝,都是‘世界长寿乡’生长的,绿色又健康,还有灵芝孢子粉、灵芝茶等多种产品可以选购!”直播评论区里,“圆润饱满,真漂亮”“有什么功效”“怎么购买”的留言不断刷屏。“通过直播,大家看到村里灵芝的生产流程及营养价值,我们对灵芝产业更有信心了!”程官村党总支部书记黄坤难掩激动。

  在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城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青年大学生确实“有一套”。同样,聚焦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加快城镇化推进速度,广东医科大学岭云志愿服务队把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这些大学生十分有耐心,又帮忙量血压,我们还学到了不少健康知识,真是双丰收!”村民阿姨们笑着说道,活动现场气氛温馨融洽。

  据悉,高校突击队以智慧对话产业,既见证了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应用,也通过“科技讲堂进乡村”等形式,将前沿农业科技知识传递给基层群众,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扎根泥土中”的实践宗旨。

  从“老屋”到“新景” 推进农文旅融合

  村里来了“洋学生”!日前,广福镇乐干村迎来了非洲津巴布韦和欧洲乌克兰的青春力量。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钟厝宣歌突击队与国际留学生携手,探索出一条高校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路径。“乐干村钟家围屋古建筑群,是岭南客家民居的‘活化石’。”留学生佩琳和梦莲在古围屋中穿梭交流,用镜头记录下新颖的国际化视角。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活化实践,该视频获得了省市县官方媒体的宣传,得到广泛点赞支持。

  “村庄环境要怎么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绿色低碳—科技赋能”突击队队员们手持清洁工具,深入白马村,仔细清理垃圾杂物。队员们虽然疲惫,但看到村民们驻足点赞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动力。“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笨功夫’,我们愿做那支‘笔’,为美丽乡村添彩。”队员们笑称。据悉,今年暑假,还有超10支队伍深入蕉岭各镇开展风貌提升专项整治行动,从清理卫生死角到整治乱堆乱放,全方位助力蕉岭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青春动能。

  华南农业大学“艺心乡印,一脉相承”团队在调研文福镇沿街店铺后,发现店铺招牌存在陈旧且风格趋同的问题,队员们集思广益,将当地传统建筑雕花元素融入招牌设计,优化门牌样式,富有人间烟火气的设计方案“热辣出炉”。“新设计跳脱了千篇一律的刻板框架,在尊重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文福镇独特的地域标识与现代设计语言,既凸显了店铺个性,又整体提升了街道形象。”文福镇负责同志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我们还精心创作了客家蓝染作品在文福镇展出,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找到了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期待未来在蕉岭有更多的尝试!”队员们斗志满满。

  据悉,为助力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致力打造“蕉岭版丽江”,让蕉岭成为“建筑师的天堂,工程师的战场”,目前,团蕉岭县委联合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等多部门共同主办蕉岭县“艺塑乡村”设计暨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摄影大赛,集思广益共同推动蕉岭镇村风貌出新出彩,引导高校科创成果在服务“百千万工程”建设中转化落地。

  从“课间”到“乡间” 助推新型城镇化

  在蕉岭中学,传来一阵阵动人的音乐声。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琴韵传薪”支教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支教团的队员们正带着本地学子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艺术魅力。不止于校园,音乐的舞台更延伸至乡村,突击队队员们以智慧和汗水助力提升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青春赋能百千万·兴乡筑梦共前行”音乐会唱响长潭镇白马村,星海学子们以旋律为纽带,生动诠释了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在“艺术振兴 筑梦蕉岭”演出中,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子与蕉岭中学学子凝聚青春汗水和梦想,为艺术盛夏画上完美句点。星海音乐学院突击队用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点燃“四季村晚”暨“星光璀璨·蕉岭有约”乡村音乐会,“这个夏天,有了这群年轻人,村里人都感受到了久违的热闹和活力。”三圳镇九岭村村民们掌声不断。

  “大学生突击队的‘技能包’太好用!”在广福镇圩日上,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码上兴农社”师生团队用VR架起“数字桥”,不仅定格了广福镇的当下风貌,更在悄然激活以“小景观”带动“大产业”的潜能。“作为年轻团队,我们的优势更体现在‘从用户出发’的创新设计里。我们精准捕捉到年轻人对‘交互感’‘故事性’的偏好,同时兼顾大众使用习惯,以‘轻量化体验’降低操作门槛,让系统易用性大幅提升。”队员们扛着VR镜头继续前往乐干九栋、粟坝围屋、匠人部落等非遗场所进行数字化采集,用360VR技术书写助力蕉岭“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故事。

  带着满满“心”意,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童心沐光·心荷绽放”心理健康服务实践团正和蕉岭广州小镇的居民们开启奇妙的心灵之旅。入户调研、知识科普、趣味游园……这场“专业性+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藏着最温柔的用心。“我们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关爱真真切切送到受灾群众心中,书写青年的‘6·16’自然灾害重建‘心’答卷!”队员们热情洋溢的笑容深深感染了居民,“心理健康在乡村振兴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深化服务模式,为蕉岭乡村心理建设注入持久动能。”群众的肯定,更坚定了队员们持续促进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的信念。

  据悉,这个暑假,共青团蕉岭县委员会与武汉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20所省内外高校成功结对项目118个,实现全县乡镇覆盖率100%,相关生动实践获团中央团建头条、广东共青团、大学生云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接下来,团蕉岭县委将持续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合作,推动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提质扩面,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精准匹配高校专业力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蕉岭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何伟东表示。

  梅州日报记者 杨乔颖 特约记者 丘林强 通讯员 陈诗婷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