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通讯员 李茹霞)“从入职培训到日常指导,再到生活关怀,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晋城的温度。”刚刚过去的暑期,山西大学实习生李萌在山西晋城基层政务服务岗位上,协助办理群众业务120余件。与此同时,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实践团队在暑期走遍了晋城青莲寺、玉皇庙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形成的《古建活化利用建议》已被文旅部门纳入参考资料。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山西晋城暑期实习实训计划的成员。
据了解,今年暑期团晋城市委依托市校合作平台实施暑期实习实训计划,累计开发4143个优质岗位,覆盖党政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最终37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投身实践,并有359人组成17支团队投身16个重点项目攻坚,将大学生研究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金果实”。
“实习实训绝非‘走马观花’式的体验,而是坚持‘实践赋能、双向共赢’的时代定位。”团晋城市委书记李剑表示,如今学子们留下的“金点子”正转化为发展实效,单位积累的育人经验更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实训收官、价值延续”。
“这次实习没想到能进入龙头企业参与技术研发,让我很受益。”实习期间,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浩提出的“设备运维优化建议”被企业采纳,成为此次实习实训成果落地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除岗位实习外,团晋城市委还结合实际推出“项目实习”,采取“单位立项+高校揭榜”的方式,设计了“老旧街区改造设计”“文旅康养线路开发”等16个热点课题,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7所高校揭榜,359名学子参与到项目研究中。
“项目实习让我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有机会用专业知识为晋城发展出谋划策。”清华大学实习生杜润辉的话语里满是成就感。
“我们团队调研晋城大黄梨产业后,提出‘深加工+文旅IP’发展方案,已被当地政府采纳,正在推动落地。”在实习实训总结会上,浙江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大学生代表说。
北京大学团队围绕“光机电产业生态优化”课题,走访企业32家、访谈专家45人次,形成近2万字研究报告,提出8条建设性建议;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团队聚焦城市更新,完成3个老旧街区改造设计方案,为晋城“城市更新”注入智力活水。
据了解,截至8月底实训收官,此次16个“揭榜挂帅”项目均完成阶段性成果交付,其中8项被相关单位采纳应用,目前已有3项进入实质推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