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青岛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孟成,在8天的国庆中秋假期中,有7天半的时间都在帮助家人抢收玉米。他那句质朴的“自己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代青年身上一种可贵的品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并在其中实现“反哺式”成长。
何谓“反哺”?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恩。对于人而言,“反哺”是从被动接受爱与资源的成长阶段,向主动付出、回馈家庭的成熟阶段的转变。孟成的行为,正是这种转变的生动诠释。他没有将假期视为纯粹的个人享乐时间,而是主动选择用自己的臂膀为父母分忧。
长期以来,假期似乎与出游、购物、娱乐等行为深度绑定。然而,假期不等于单纯享乐。将假期与劳动相结合,在挥洒汗水中体验创造价值的快乐,正在青年群体中成为一种新风尚。从帮助父母干农活的孟成,到返乡助农的大学生群体,再到参与社区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劳动最光荣”这一朴素的价值观,正在被新一代青年以实际行动擦得更亮。
这种“弯腰”,既是成长的淬炼,也是责任的践行。当下不少青年大学生既能心怀远方,也能脚踏实地;既能仰望星空,也能体恤父母的辛劳。将“责任”二字,躬行实践于劳动的土地上,这种知行合一的品质,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力量。他们弯下的,是年轻的腰;挺起的,却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的脊梁。
这股风尚的涌现令人振奋,而如何呵护并壮大这股正向潮流,则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为其“添薪续力”。家庭教育要学会适时“放手”,创造机会让青少年参与家庭事务,在承担具体责任中体会父母的不易,理解家庭所需;学校教育要打破“围墙”,将劳动实践与社会服务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贡献社会中找到远比分数更重要的自我价值;社会层面则可以通过完善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体系,为年轻人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我们乐见更多“弯腰”在田间的青年,期待能有更多青年人实现“反哺式”成长。当一位青年大学生懂得将个人成长与家庭责任紧密相连时,不仅温暖了家庭,更为社会注入了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作者:童言,系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