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要闻推荐 >> 正文

“青春直播间”扎根田野 助农卖桃还授“渔”

发稿时间:2025-11-06 10:55:00 来源: 农民日报

  “天上仙桃王母院,地上蜜桃蒙阴县。我们的桃子颗颗比蜜甜,保证你吃了还想吃!”在山东省蒙阴县桃墟镇金鑫村的果园里,一场由大学生、“00后”村党支部书记、六旬果农共同筹备的直播正在火热进行。

  “我种了一辈子桃,没承想不用老板来收,在枝头梢儿上就能卖出去,价格还高了不少,这些小娃娃可真厉害!希望明年还能来帮我卖桃!”72岁的果农王相力看着年轻人打包桃子寄快递的身影,感叹时代变化。

  王相力口中的“小娃娃”是来自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的大学生。从青岛的渔村到蒙阴山区,“青春直播间”跨越山海、走遍地头山野,帮助老乡们卖特产、做品牌,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一股蓬勃的青春力量。“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们在网上看到金鑫村的宋世龙书记在网上帮助村里卖桃子,了解到当地蜜桃已进入成熟期,因为销售渠道窄卖不上钱,我们就想趁暑期‘三下乡’的机会,把直播间搬到蒙阴,帮助老乡们卖桃子。”主播刘瑞昌是商学院大二的学生,地头上连续6场直播下来,小伙子已经被晒得黢黑。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学工办主任刘震告诉记者,从2021年开始,学院组织成立“青浪直播助农实践团”,鼓励学生走向田间地头,把镜头对准农产品,用专业技术帮助全国各地农户解决因农产品叫不出名气、渠道窄造成的销售难等问题。2020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青陇直播助农扶贫,青职‘后浪’在行动”公益直播活动,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产品滞销问题;2021年,学校师生赴甘肃临洮开展乡村振兴、东西协作“青临手拉手云端来助农”活动,进行“临洮珍好”农产品直播带货,2小时粉丝点赞数超过3万,助力当地农品线上“圈粉”……5年间,“青浪直播助农实践团”的师生在田野间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助农直播,帮助数不清的农产品从深山走向城市。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除了把直播间带到田间地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也把实用的电商知识输送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老乡们利用网络探索致富路。“现在这样,店铺就搭建好了,后面您在果园拍了照上传,在这里设置价格,客户就能从网上下单咱家的桃子了。”在沂水县顾家崖村,“青浪直播助农实践团”的师生们围绕如何建立账号、直播流程、直播话术等方面为农户展开现场教学。“因为老乡们对直播这块完全不了解,我们就从账号注册、直播开通,到货品上架、话术技巧,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拆分讲解,最后再带领大家实操练习,看到老乡们在镜头前慢慢从羞涩到兴奋,操着方言介绍各家的农产品,我们觉得特别有成就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传播与策划专业2023级学生王雅茹向记者介绍这段特殊的“教学”经历时骄傲地说。

  “不同的农民‘学生’,我们采取不同的教法。对于有一定经验的种植、养殖大户,我们则是组建更专业的团队,教授大家如何提升销量、打造品牌等高阶技巧。”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室主任王菲介绍。今年9月,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学校联合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等电商直播团队为青岛市45名新农人进行了共计80学时的电商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直播间搭建、短视频脚本创作、直播带货表达、营销活动策划、数据复盘优化等,采用“集中授课+案例研讨+实操训练”的教学模式,以满满干货助力学员系统提升专业能力。近日,该校还成功入选首批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实践教学基地。

  “这几年,村里种植的生态甜瓜、西红柿销售艰难,听说电商直播能帮农产品打开销路,我赶紧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想着把这新本事学回去,为村里做点实事。”青岛即墨区金口镇南泉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孙作好回到村里就把有想法的年轻人召集起来,组建电商团队,为村民们的农产品打开销路。

  “我们一直坚持‘电商+产业’融汇,以直播‘短平快’筑就产业兴旺大舞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团总支书记刘楠介绍,金秋十月,正是丰收好时节,“青浪直播助农实践团”也进入一年最忙碌的时段,步履不停。“前段时间我们走访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扁担直播基地,想通过直播助农的方式帮助当地村民将丰收的桃子、玉米等果蔬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同时也会在当地开展社区电商直播培训,让老乡们掌握直播这个‘新农具’,开启致富路。”刘楠介绍。(魏敏敏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凌峰)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