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淮北8月23日电(通讯员 牛子璇 李嘉珂 李权)淮北大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淮北市濉溪县,主要流传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明末清初就已具雏形,唱腔有慢板、快板、垛子板三种形式,以唱为主,说为辅,很多是采用地方小调或吸收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曲调,曲调郎朗上口,语言诙谐幽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2006年,淮北大鼓进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和文明的象征,需要世世代代相承,而作为安徽省首批6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淮北大鼓"在传承的过程中却面临着后继乏人、即将失传的可能。淮北师范大学探寻淮北大鼓暑期实践团针对这一现象,深入濉溪县临涣镇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淮北大鼓如今的发展现状。
实践团成员前往濉溪县临涣镇怡心茶楼寻找淮北大鼓传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