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广州学子搭建田间“彩虹桥” 点亮乡村振兴梦

发稿时间:2024-08-09 15:2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在2024年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IP追梦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组建以绘画、唱歌、戏剧等艺术特长为主的学生团队。以“赋能三色盘,构筑彩虹桥,塑造乡村独特IP”为主题,围绕三大核心主题色——绿色美丽乡村、红色童趣艺术、褐色助农实践,前往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开展突击队行动。

  据介绍,团队坚持“1+3+N”模式,秉承“彩虹赋能乡村文化建设,打造乡村美丽故事”理念,从美丽墙绘出发点、童趣绘本切入点、电商村落等三个落脚点着手,助力当地解决美丽乡村不够靓、农特产品推广不顺畅、儿童安全知识宣传不够新颖等问题,为打造“彩虹桥”经济注入新活力,青春助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重塑乡村风貌,绿色美丽乡村建设出发点

  为赋予乡村全新的面貌与风貌,团队致力于推动乡村的改造与升级,实现“穿新衣”的美好愿景。团队围绕“党建引领+海洋经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核心,以“红”色文化、“蓝”色海洋、“绿”水青山三色为主题,为渡头村、那栋村、海陵岛景区大角湾5A级景区等地区创作了7幅壁画,累计面积超300平方米。

  成员们将当地的乡土情与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充分发挥特长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墙绘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也收到了景区众多游客的赞赏。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致力于运用数字媒体手段提升乡镇形象,拓宽其影响力,推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团队成员深入村民家中,真实记录农村的风貌与农民的生活状况,精心打造了《埠场镇的夏天》乡村轻综艺短视频,内容涵盖红色景点的宣讲、老党员的深情自述、非遗传承人的感人故事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埠场镇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

图为团队成员将相册集送给老年人。黄凯霖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着力打造以“爷爷奶奶看镜头”为主题系列独居老年人艺术照,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为当地独居老年人单独拍摄艺术写真,展示最美银发。近百个小时的拍摄,超60名老人参与,定格了上千个乡村生活的精彩瞬间。

  艺术点亮童心,红色童趣乡村课堂切入点 

  团队成员紧密结合自身艺术特长,开展实施了主题为“童心港湾,潮起艺术”的乡村儿童艺术公益项目。团队制定“童趣+艺术”教学内容,开设了声乐、手工、绘画等多门艺术课程,为近30名儿童量身创作了《小英雄的围歼战》等2部红色戏剧作品,切实强化美育价值引领,实现美育润童心,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舞台,助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同时,团队成员深入乡村,走进了多名孩子的家庭,进行了一对一的课后家访,及时了解并关心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和心理健康情况,用行动和热情织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为了让艺术走进大众,团队前往埠场镇河边开展主题为“海弦织梦”的公益演出,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传播美育,吸引了超2000人次观看。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与儿童进行戏剧排练。赵楚颖 供图

  埠场镇渡头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周围环绕着众多水域,导致儿童溺水事故频发。为增强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充实其课余活动内容,团队决定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围绕“童趣+涂鸦”的创意形式,与当地孩子们一同绘制了《小薯与海》这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的儿童绘本,为埠场镇的孩子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团队目前还继续与当地创作一系列以“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教育绘本,以进一步丰富童趣教育资源,增强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将已经绘制完成的绘本赠送给当地幼儿园等机构。

  融汇助农实践,褐色电商农特产品落脚点

  实践期间,团队开展“我为乡村做实事”助农活动,打扫街道卫生、收花生、挖甘薯等,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前期调研发现,松中村的壹茂农业种植基地产薯田共250亩,每亩可产3000-3500斤甘薯,但由于土壤干旱、贫瘠等问题,导致甘薯呈各种病态,甘薯销售量也随之断崖式下降。对此,实践团不断对田地、甘薯、土壤等因素进行调查,主动联系广东省农科院,咨询负责土壤检测的专家,专家初步判定为土壤问题是主要原因。为精准“治疗”、对症下药,团队提出科技“良法”,将土壤进行取样并送至农科院检测。

  后期团队将跟进检测结果和科技助农效果,推广科学生态种植,提高甘薯质量和销售效益,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图为团队成员与网红助农直播的现场。王俊鸿 供图

  实践团队通过电商、媒体等新型数字技术,助力打造数字化电商村落,拓宽阳江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等文化品牌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农特产品的知名度普遍偏低,且销售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线下渠道。

  针对这一现状,实践团队采取“访谈+助农”的直播形式,邀请阳江当地名人进行访谈,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提升直播的热度,进而更好地推广这些优质的农特产品。

  期间连续开展八场助农直播,共计上万人观看直播,成交商品100余单,成交金额达数万元,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实践团队还组织村民进行电商直播培训,目前已帮助20家当地个体户开设抖音门店,实践团队以电商为桥梁,赋能农特产品,用实际行动点亮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麦家豪 供图

  据悉,广州铁职院文化IP追梦实践团已持续四年扎根岭南乡村,团队成员在实践中锤炼出助力乡村振兴的真本领,已连续四年荣获团中央、团省委等单位的表扬,其丰硕的实践果实不仅赢得了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单位的诚挚感谢,更收获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评价与深切认可。未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IP追梦实践团队将始终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深入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以更加充沛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持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薛茹月 谢霏悦 刘梓洁)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