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探寻水上人群的岁月印记

发稿时间:2024-08-26 15: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7月4日至12日,广西师范大学“渔情渔漓”调研队沿着漓江顺流而下,前往广西桂林市区、灵川县、阳朔县和平乐县部分村镇和社区,深入漓江沿岸渔民聚集地,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考察。此次考察以挖掘漓江渔民记忆,传承漓江历史文化为主旨,致力于寻找桂林水上人群,并对其进行口述访谈,梳理和留存漓江沿岸水上人群历史文化记忆。

  漓江渔影,寻找漓江渔民踪迹

  为寻找渔民踪迹,深入了解漓江渔民的生活现状和文化传承,7月4日至5日,调研队前往漓江桂林市区段沿岸的渔民居住地进行考察。根据前期调研成果,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桂林叠彩区的江中小洲——蚂蝗洲,对洲上以廖姓为主的渔民群体进行了回访。队员们相互配合,深入渔民家中,与渔民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和访谈,得到了渔民们热情的接待。团队成员通过这次访问了解到渔民们的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和蚂蟥洲廖姓渔民的迁徙历史。

  在蚂蟥洲渔民的推荐下,团队成员于次日前往卫家渡村,并根据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提示,前往附近柘木村考察。在两个村庄中,团队成员通过逐户走访,从当地居民和两村工作人员处得知,近年来这两村渔民逐渐销声匿迹,村民现在以务农为主。

  根据村民提供的信息,团队成员前往附近航行船舶造船厂,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渔民黄阿姨家中,对她进行采访,并参观其家中渔网等捕鱼工具。在访谈过程中,黄阿姨表示渔民大多姓黄,造船厂附近的居民也多姓黄,黄氏漓江渔民的祖源在毛村。在对船厂工作人员的进一步采访中,这一信息也得到了证实。

图为团队成员与蚂蟥洲渔民交流。杨曼 供图 

  文化溯源,探索漓江渔民历史

  在与桂林市区渔民们的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毛村是黄姓渔民的发源地。通过查阅资料,毛村这个历史悠久的村落被列入团队成员的走访计划中。在毛村,团队成员首先找到了村中大房、二房等四座祠堂,并对祠堂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记录。

  接着,团队成员对毛村村民进行走访调研,并幸运地采访到了村支书黄书记。根据村民以及黄书记的回忆,团队了解到毛村人很久以前是从广东、福建迁来的,因救皇帝有功,被皇帝特旨在漓江捕鱼。随时间推移,黄氏族人迁移到阳朔、平乐等地定居,是漓江沿岸渔民群体的重要组成,形成了独特的渔民文化。黄书记还告诉团队成员,现在村里的居民都以种地为生,大圩镇上生产街、阳朔和平乐有很多从毛村迁出去的渔民。

  当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灵川县大圩镇上生产街。临近漓江,生产街的渔民们把一排排竹筏整齐地停在江边。团队成员走进朴素的街道,和居民亲切交谈,了解到生产街上的居民均为从毛村迁出的渔民的后代,尽管许多人已经转行,但仍有从事捕鱼活动的人。生产街的渔民热情爽朗,一位还住在船上的85岁渔民老人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捕鱼工具变化和船上、岸上的生活,并邀请团队成员参观他的竹筏。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毛村黄书记。杨曼 供图 

  就业转型,体会水上人群生活

  通过前期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渔民后代越来越少从事打渔事业。为探究渔民在近现代的转型情况,7月7日至7月8日,团队成员前往阳朔县考察。阳朔县兴坪古镇上原有众多渔民,当地发展旅游业后,渔民们纷纷转行投身于旅游业。团队成员在古镇中观察到,如今码头边有众多渔民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景点,有序地接客、建起餐馆、帮助游客拍照等。

  次日,团队成员访问在阳朔航运总公司造船厂,在此与附近的船民们亲切交流和深入访谈。根据船民们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船民曾经以水上运输为生,在上世纪末逐渐上岸生活,利用他们的造船技能在造船厂工作,如今也随着旅游业发展而转行,江边停靠的一排排竹筏成为了他们载客游玩的工具。

  当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造船厂附近的渔业新村。采访中了解到,渔业新村是从毛村迁出的黄氏渔民集中地。在交流中,一位和蔼的渔民老奶奶告诉团队成员,老一辈的渔民曾生活在水上,无田无地,生活空间狭小,生活艰苦,只有以捕鱼为生。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分批上岸,于是有了更加稳固的工作和生活,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图为团队成员在阳朔渔业新村旁观察渔船。杨曼 供图

  漓江渔韵,传承平乐船家歌曲

  7月9日至7月10日,团队成员来到了调查的最后一站——平乐县。平乐县三江口是漓江的终点,在漓江流域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团队成员接触到了大量水上人群和对水上人群文化有深入挖掘的人员,收获颇丰。平乐的船家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世代船民的生活智慧和历史记忆,包含了其多样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和民间艺术。在平乐县文旅局的帮助下,团队成员采访了原社科联主席黄金华、平乐船歌非遗传承人和相关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船家文化,包括婚嫁、忌讳、饮食等方面的习俗。其中船歌文化引起了团队成员的关注。

  黄金华主席表示,平乐船歌是桂江船民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船民的生活习俗、信仰和情感表达,是平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为了深入了解平乐船歌的丰富内涵,团队成员拜访了正西街船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交流中,传承人不仅分享了船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还即兴创作并演唱了一首船歌,展现了船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团队成员还再次回到灵川县,联系到了船歌老师黄双秀,她向团队成员进一步介绍了船家生活和船歌文化的传承情况。

图为平乐船歌非遗传承人向团队成员介绍船歌文化。杨曼 供图

  此次考察,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和渔民、船民们面对面深度交流。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对桂林水上人群的生活变迁有了更深入的洞察,而且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关注。团队成员表示,要将所学历史文化知识与此次实践活动经验相结合,保护好漓江文化资源,传承漓江流域生态和谐智慧,为文化发展和漓江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钟宇 杨曼)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