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浙江大学青马学院“行远计划”赴广西社会实践团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乡村基层开展调研。
田阳,是“二都暴动”的策源地,打响了右江地区农民起义的第一枪;田阳,是壮族的发祥地,壮族始祖布洛陀的文化诞生在这里;田阳,是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英雄赞歌。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走访了百色市田阳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五村镇巴某村、五村镇雷圩村、百育镇新民村、田州镇隆平村。
五村镇巴某村——高质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示范
四时烂漫,层林尽染,奇峰秀水间,坐落着栋栋“青瓦白墙”的民房,宛若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这就是蜕变之后的巴某村。
巴某村地处田阳区南部大石山区,位于五村镇西部,曾经是田阳区2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如今巴某村已经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1年6月28日,巴某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图为实践团观看巴某村宣传栏。张清悦 供图
巴某村党群服务中心外,矗立着一排排宣传栏。实践团认真研习巴某村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和乡村振兴示范经验,大家看到了巴某村由破旧不堪到焕然一新的蜕变历程,见证了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走在巴某这片土地上,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基层同志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气质。如今的巴某村楼房崭新有序,道路宽敞通畅,环境整洁优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这些都离不开基层同志的辛勤付出。“无论是在便民服务的创新,还是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中,都体现了基层同志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无限热忱和执着追求。”实践团团员秦鹏程说。
在巴某村村史馆,实践团看到了巴某村努力摆脱深度贫困,高质量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我将发扬巴某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乡村振兴实践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实践团成员谢帆感慨道。
五村镇雷圩村——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五村镇雷圩村,自然资源丰富,辖区内惠洞屯坐拥的惠洞水库,是五村镇、那满镇、坡洪镇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农业灌溉用水重要的水源地。同时,雷圩村也是五村镇20个行政村中人口最多的村。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雷圩村党群服务中心,与雷圩村驻村第一书记潘俊烨热情交流,了解雷圩村的历史发展脉络。“在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勤劳付出和坚定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践团成员孙文逸说。
近年来,雷圩村以“党建引领·群众共治”为主线,有效引导群众自筹自建,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实践团同学调研考察了雷圩村乡村文化旅游建设项目——雷圩瀑布景区。站在昂利瀑布的脚下与流水共舞,实践团成员感受那万马奔腾的流水从高处洒落,摆出“求是鹰”的姿势,浙江大学学子“向下扎根,向上登攀”的青春底色在此处更为亮丽。
高度落差将近30米的利琴瀑布被一条公路横断其中,水流飞洒入潭,再穿孔成瀑,形成两级飞瀑的景观。水声轰鸣,震撼心弦,水雾弥漫,清凉透心,此时此刻,实践团成员的内心也激荡万分。“现在我们在雷圩瀑布,祝福雷圩村像这瀑布水一样永葆青春、勇往直前。同时也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刘玉鑫祝福道。
百育镇新民村——红旗永远飘扬
97年前的百育镇新民村,是百色起义的序曲。1927年,黄治峰、韦拔群、余少杰在百育镇新民村花茶庙堂策划并领导了右江地区第一次农民武装运动——二都暴动,为后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领导百色起义、创立右江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步入新民村花茶庙堂旁的二都暴动纪念陵园,一张张烈士照片、一幅幅真实的场景再现、一个个先烈的革命故事,给实践团成员们上了一节行走的思想政治课,大家深刻感受到二都暴动烈士们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团为二都暴动烈士敬献花圈。 潘俊烨供图
在二都暴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面容肃穆,怀着崇高敬意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默哀鞠躬,以此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悼念之情。
在实践团团长张清悦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以铮铮誓言表达向革命先烈学习的决心、坚守忠诚于党的初心和不懈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恒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丰碑长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张清悦说。
田州镇隆平村——中华儿女大团结
田州镇隆平村不仅有袁隆平院士亩产可达750公斤的“超级稻”种植试验点,同时也是著名的瓦氏夫人故乡。
实践团一行来到隆平村瓦氏夫人文化公园,考察瓦氏夫人展览馆,瞻仰瓦氏夫人墓,表达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图为实践团考察瓦氏夫人展览馆。潘俊烨供图
“壮族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传奇的一生令我深为震撼。她的家国情怀、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和发扬。”实践团成员孔庆瑾动容地说。
“本次乡村调研之行,特别鸣谢共青团百色市田阳区五村镇委员会,百谷村、雷圩村驻村工作队,以及当地热心人士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张清悦表示,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将继续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需求,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秦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