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锈迹拾遗”社会实践团在近40天的时间内先后前往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以及北京市的十处工业遗产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观察,并发放调查问卷和采访,从实物遗存和口述史料中追溯工业文化,锚定思想航向,在工业旧址中重拾蒙尘明珠,在工业记忆中梳理精神谱系。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沈飞航空博览园。胡瑞熙 供图
实践团成员秉持着“探寻工业旧址,感悟工业精神,汇聚奋进力量”的宗旨,深入城区老工业区,走访厂房车间、参观机器设备,调研工业遗产的保护程度,聚焦工人聚居地居民的历史记忆,进行口述史料采集,凝聚城市回忆。
为了考察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后的文化价值实现程度,实践团走进博物馆、文创园等,实地感受工业遗产的活化状况,并采访参观游客,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工业文化的感悟,增加调研结果的精确性。
实践团还采访了多位退休职工和青年职工,记录他们为我国工业发展奉献的青春和力量,感悟工业精神的传承,解码工业精神谱系,从精神层面驱动工业遗产文化价值的实现。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石家庄工业遗址公园。李嘉懿 供图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实践团成员见到了沈阳铸造厂翻砂车间的全套设备,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石家庄工业遗址公园,实践团成员看到昔日的钢铁厂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游人众多的城市新空间,不变的是老石钢的荣耀和辉煌;
在首钢园,实践团成员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述,于三高炉旁感受首钢精神;
在邯郸棉三工业遗址,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老国有纺织厂的古朴沧桑与时尚型文旅商圈的有机结合,领悟到了一代代纺织人的坚守和传承;
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走近北坞水泵等工业遗产,感悟到了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的使命和责任……
“在实践中淬炼青春,在行动中坚定信仰,实践团以工业精神引领思想航向,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团队负责人说。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胡瑞熙 供图
传工业颂歌,扬匠人精神。调研过后,实践团用自己的努力传播着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成员们走入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道韶华社区、华茂社区开展宣讲,与社区书记及社区工作者座谈,共同研讨社区驱动工业遗产文化价值实现的方式;依托社区活动与不同社会群体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的认知。
“在实践中,我们体悟到工业遗产蕴涵着的城市记忆和工业文化,领会到了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的无悔和付出,感受到了奋斗报国、默默奉献的工业精神。”团队负责人表示,实践团还将继续努力传播工业文化,让工业的“遗珠”重新焕发出光彩。(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胡瑞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