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年走进平谷 探寻小东沟村“宝藏”生活

发稿时间:2024-09-11 10: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青年们挺膺担当。来自该校政府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5位社科学子共同组成“踏遍平谷不思还”实践队伍,依托专业优势,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小东沟村,驻地开展实践调研一个月。期间,实践队员们参与“村课、村播、村耕、村晚”四项乡村品牌活动,并同步开展系统的田野调查,以青年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小东沟村有176户人,户籍人口584人,常住人口320人,其中95位老年人,老龄化较严重。村内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丰富多样,玉米、核桃、大豆、谷子等农产品应有尽有。“我们的玉米可甜啦,黄瓜也随处可见,等下带你们去尝尝!”第一天去往小东沟村的路上同学们就和村支书杨海云一路畅聊,她为队员们一一介绍这些农作物,村民们更是热情的拿出自己家种的李子、蟠桃和队员们分享。

  “走在田间地头,高楼大厦被连绵山脉代替,我们深入基层,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真正让我们了解到国情民情农情。”实践队员张新仪感慨道。

  田野调查,理论联系实际

  为深入了解村情,实践团队在小东沟村开展系统的田野调查与数据分析工作,累计开展8次调研。实践队员采取访谈、问卷、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走访农户40余家,搜集调查问卷50余份,拍摄调研照片2000余张,以此获取一手资料,整理出访谈记录15份。

图为队员们与村民们进行交流。张新仪 供图

  团队指导老师张志跃介绍说,在一手资料中,团队发觉当地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了解村情民意,并在其中找寻当地发展瓶颈突破口,从而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路径的调研报告,真正做到“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实践队员们还依托专业优势,帮助小东沟村委制作“乡村大事记”,记录乡村历史,“更重要的是反映党的正确领导,记录党的丰功伟业,着力打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社科院乡村治理研究成果真正落实落微,增进民生福祉”。

  村播强农,激发农村活力

  如今,“直播”逐渐成为“新农技”。团队在实践期间累计直播5次,结合村内实际情况,以“民宿+采摘园”的形式进行直播推广,展现乡村美景和幸福生活,满足观众的“沉浸式体验”。

  据悉,实践团队“直播助农”售卖金额达到168元,收看人数超过7300人次,点赞量突破1.5万次,有效拓宽“互联网+”的线上销售渠道。

图为队员们进行“村播”售卖农产品。李添祎 供图

  调研时,不少村民表示一直在摸索直播带货,但苦于没有专业指导,不了解行业规范而屡屡受挫,于是实践队员们开起了“直播培训班”,教会村民们如何开设直播账号、设置直播参数,策划直播主题,并讲述了拍摄短视频的方法、账号运营技巧、各平台直播规则等。

  45岁的村民王燕(化名)笑着说:“以前卖桃都是路边叫卖,现在学会了直播,终于能把我家桃子推广到外面去了!”

  队员们用相机录下那一张张笑脸,用镜头捕捉每一片田野的风光。“通过‘村播’,能够让更广阔的世界了解这个村庄,让乡村在现代社会中重焕生机。”实践队员冯雨婷说。

  村课知农,了解乡土中国

  在深入小东沟村调研期间,团队了解到村民们对于政策普及的需求,于是策划了村课。

  实践队员李添祎担任主讲,队员们从党内法规、乡村治理、社情民意和村规民约角度为当地党员上好一节“大思政课”,并将“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推动党最新的治国理政方针策略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走进田间地头,于乡村振兴中坚定理想信念,于思政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

  在村课筹备过程中,冯雨婷了解到村民们对于乡村医疗政策不甚了解,便制作了原创医疗保障手册,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阐述好、宣传好,打通政策惠及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乡村振兴宣讲活动。冯雨婷 供图

  村晚增韵,回归朴素初心

  在收获颇丰的调研之余,团队在镇政府的带领下共同前往“桃花大舞台”,感受村晚魅力,并与其他实践团队一道在小东沟村组织、策划、排练和演出,与村民合演共创“小东沟村第一届‘千人百村’大学生&村民联合村晚”。

  村民们载歌载舞,演绎出十足的乡土味、人情味、文化味,笑声荡漾,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充分表达对劳动的歌颂、对家乡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舞步轻盈,歌声悠扬,那些流淌着民间故事的小调,仿佛也在诉说着这里的梦想与希望。在实践队员们看来,这场村晚为小东沟村乃至更广泛的乡村地区注入了新的文化动能,让青春与活力在小东沟村汇聚成流淌不息的生活之河。

  村耕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积极投入“村耕”,参与郭家屯村大桃采摘活动,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村耕实践课。从采摘到装箱再到售卖,实践团队参与了平谷大桃收获到售卖的全过程,深刻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艰辛。

  张新仪表示:“参与村耕,我深刻领悟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也感悟到了农耕文化背后的辛勤付出。”其他队员也纷纷表示,吾辈青年当知行合一,扎根土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年力量。

  建言献策,发挥青年力量

  乡村振兴,青春笃行。在一次次的调研中,实践团队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提出建立党建引领民生导向的“3+5”基层治理长效机制。

  实践队员李添祎在此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以思政引领、基层治理、组织党建为主导,囊括物质保障、文化生活、农旅生产、医疗健康、人居环境五个乡村民生的基本方面,共同构建乡村治理的四梁八柱,形成健康、高效、和谐的乡村治理生态。

  面对村内老龄化严重,养老问题严峻的现状,实践团队提出建立更加经济长效、适应乡村实际的平谷特色互助型辅助养老模式,建立“十个一”工作机制,以政策为依托,志愿者为保障,组织成立以积分制度为奖惩的互助小组,开展包括定期体检、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构建新型乡村养老体系。

  每一个村落的焕然一新,都是时代发展的一小片掠影。这个暑假,社科学子们深入乡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乡村振兴的澎湃春潮。(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孙圣西 陈枳蓓)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