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党支部和2023级博士党支部联合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地感悟新质生产力,以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
在学院团委书记张异及相关辅导员带领下,团队汇聚青年博士力量,讲好“三个课堂”,助力绿色能源发展,为西部地区大开发贡献智慧力量。
聚焦基层电网,讲好集智攻关的“科研”课
“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锂电池汽车优势在哪里?”“氢能发展目前有什么制约因素?”“如何降低氢燃料电池的成本呢?”在国网四川阿坝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金川县供电分公司的“岷山夜语”青年大讲堂上,青年员工和博士们正展开热议。
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陈维荣教授团队的黄瑞珂博士研究生开展了题为“机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的分享,从故障诊断、寿命预测、性能研究、耐久性、非一致性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解释说明了很多人对氢燃料电池存在的误区。
2023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顺开展了题为“电力电子化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分享,从新型电力系统特点,到电力扰动新问题,再到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从自身的研究内容出发,面向电力系统需求提出基于电力电子的解决方案。
图为王顺开展分享。彭友 供图
理论讲堂后,在运维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进了马尔康500千伏输变电站,深度了解变电站的运营情况、构建模式。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输配电电网的建设是重要的支撑体系。“虽然我们是电气专业学生,但是多数时间从事理论研究。这次有机会能够亲眼目睹,通过介绍讲解,深切感受到国家电网技术的突飞猛进。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创造的实地参观学习机会。”一位博士生感叹道。
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也激起了科技创新的火花。博士生们立足自身专业所学,透过专业看行业,与电网公司的员工深度挖掘了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可能,共同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博士研究生党员纷纷表示,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响应号召,在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的过程中,勇于担当、加压奋进,凝聚奋进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
大中小一体化,讲好科学启蒙的“思政”课
“哥哥姐姐,雷电是怎么形成的呀?”“哥哥姐姐,我知道人体安全电压是36V!”“哥哥姐姐们,3D打印是什么呀?”……孩子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是向科学蓝海发出的最初的探寻。
“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是科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带着这样的想法,实践队员们走进阿坝金川县独松乡中心校,开展以“高铁梦·中国梦”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活动,展开了一堂科学启蒙的“思政”课。
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金川县独松乡中心校仅有四年级、五年级共计九位学生。面对实践队员的到来,同学们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听取讲解、积极回答问题。
图为李卫兰为同学们科普用电安全。彭友 供图
带队老师张异从学校的特色出发,耐心地给大家介绍了国家高铁的发展,同时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不断突破自我,勇攀科技高峰。实践队员李卫兰认真耐心地进行了“电器老化停止使用、电器附近不可堆放可燃物”等生活中安全用电知识的科普。
课程结束之际,实践队员们为同学们送上了运用3D打印技术,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并为同学们播放了3D打印的过程,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对话历史雕塑,讲好润物无声的“红色”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载体创新,在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实践队员们走进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这里开展了一堂润物无声的“红色”课。
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共分为“万里长征”“转战阿坝”“北上驿站—马尔康”“英名永存”“传奇故事”“迈向新长征”六个板块。随着讲解员深入的阐释,通过雕塑、展板、灯箱、场景再现等方式,全面生动地展示了红军长征途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翻雪山过草地和建立革命政权时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奇迹。通过参观体验,实践队员们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汲取了红色力量,坚定了理想信念。
在纪念馆广场陈设的《北上》雕塑群下,王顺以雕塑背后的故事为引入,带领实践队员回顾红军战士和藏族小红军举旗挑担,跟随毛泽东同志向北进发,爬雪山过草地的事迹,并分享了胡底烈士的壮举,介绍了伫立在马尔康市松岗镇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一座名为“北望”的胡底烈士纪念碑,而纪念碑所望向的,正式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方向。
图为王顺队员分享胡底烈士的事迹。彭友 供图
实践队在沉浸式的“红色”课堂中,进一步理解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及时代价值。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利用“青言青语”,面向不同群体做好长征精神的青年化阐释,让长征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沙静馨 李卫兰 王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