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清华大学水利系与五道口金融学院组成的“水道曲成”联队成员以专业特长求报国,赴青海西宁、甘肃兰州、河南郑州、山东济南,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感悟黄河情怀。
赴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实践支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1月22日至24日,联队赴黄河之源青海西宁实践,支队成员参访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青海大学等地,以“三江源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调研。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其保护价值对全国乃至全球都意义重大。
实践队员来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首先观看《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野性江源》两部纪录片,从纪录片中对三江源的前世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随后,生态环保处李洪福处长向大家介绍了以九个一为核心的三江源治理保护模式:一面旗帜引领、一个部门管理、一种类型整合、一套制度治理、一户一岗管护、一体系统监测、一支队伍执法、一种力量推动 、一种精神支撑。
在11月29日至12月1日期间,联队赴甘肃兰州开展了一场深入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以“黄河上游水资源调控与清洁能源利用”为主题,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持续发展。
在为期三天的调研中,联队成员参访了刘家峡水电厂等地,深入了解了该水电站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特点。刘家峡水电站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承担着发电、防洪、灌溉等多重任务,对于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刘家峡水电站的作用亟待进一步挖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联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黄河治理需要协同推进“水沙关系调节”。这意味着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还要注重泥沙的控制和管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调节水沙关系,才能确保黄河的安澜和可持续发展。
图为“水道曲成”联队赴甘肃兰州进行社会实践。陈冠甫 供图
赴河南郑州实践支队:浩渺黄河中游水,波光粼粼映日辉
11月29日至30日,联队赴河南郑州实践,支队成员参观了黄河文化公园等地,在郑州大学探讨生态保护技术,在河南博物院追溯黄河文明。本次实践以“黄河流域防洪安全与水沙调控技术”为主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防洪安全保障,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提升水沙调控与防洪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座谈会上,黄科院院长余欣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近期的前沿研究。从“原型黄河”、“模型黄河”和“数字孪生黄河”三个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关心黄河治理的实际问题,投身基础理论研究和国产算法开发
图为“水道曲成”联队赴河南郑州进行社会实践。陈冠甫 供图
赴山东济南实践支队:沃野千里唱下游,富饶大地展新颜
联队赴山东济南实践,在济南探访黄河湿地,与山东大学师生探讨黄河治理。支队成员以“黄河下游水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开展调研,认识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突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这意味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还要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保护好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防止污染和破坏。下游治理需统筹用水效率提升与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历史在呼唤,青年新使命。此次实践由“水道曲成”联队联合电子系、公管学院等10个院系共同开展,共撰写了近4万字调研报告,发布10余篇推送,举办8场座谈会,聚焦15个关键问题,并助力解决5个实际问题。联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治河事业的艰辛与伟大,更切身感受到水利工程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深远影响,激励着同学们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保护贡献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李玥雨 陈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