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西政青年深入巴渝和美乡村 探寻振兴之道

发稿时间:2024-12-20 16:2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重庆市正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筑牢“三农”基本盘。日前,西南政法大学“数字新农人”团队前往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探寻乡村振兴之道。

  团队深入新寨、东升等7个乡村,历经225天的寻觅、379.7公里的跋涉、8次实地调研,在12月14日完成调研,取得了强村富民的答卷,书写青春的华章。

  宣介科学种植,破解土壤密码 

  馒头山、巴掌田、鸡窝地。这是新寨村当地的地貌特征,虽然像这样的地理环境在重庆并不罕见,但仍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率既是制约新寨村发展的难点与痛点,也是让重庆市众多乡村普遍头疼的难题。对此,新寨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科技种苗,是从新寨村土地里长出的智慧。“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正是新寨村智慧大棚,人工智能育苗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综合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在全国都属领先。”团队成员走进“智慧种苗工厂”,采用视频推广的形式,以智慧种苗人的独特视角宣传、介绍科技种苗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创新驱动作用。

  “智慧种苗工厂”负责人仇明国向成员们介绍道,“智慧大棚”可满足数十万亩蔬菜基地用苗和其他经济作物种苗,能实现每亩增收300至400元的收益。当前,科技种苗已成为新寨村破解土壤密码、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技术支撑。 

图为集体村的荣誉墙。段睿 供图

  “20年前,依托退耕还林政策,我们将过去的水田、梯田改造成了林地,种植梨树。现在,我们村有了占地约6000亩的梨园。”智慧大屏前,集体村村干郑典无不自豪地向成员们说道。

  打开智慧大屏,集体村梨园的光照、降水量、叶面温湿度等数据清晰地呈现在成员们的眼前。像这样的智慧大屏,当前整个巴南区仅有4个。集体村农委利用智慧大屏,对村里的梨园进行数字化管理,将其中500亩的核心区域划分为九个地块,分别进行精细化管理。除此以外,还建立了虫情监控系统,进行虫害预防。“怎样更好地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这是我们探索智慧农业的下一步工作。”郑典说道。

  在充分了解智慧大屏的数字赋能作用后,团队成员们走进智慧梨园,用双语解说的方式推广集体村智慧梨园的非充分灌溉技术,讲中国乡村振兴故事,传递中国助农声音。

  研学活化非遗,绘就致富画卷 

  非遗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今天的巴渝和美乡村绽放出了全新的光彩。相隔70公里,东升村与三河村遥遥相望,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非遗活化、文艺兴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竹片如丝般纷飞,最终转化为一个个精巧物件;染料如缕缕细流,缓缓沉淀,形成一幅幅水墨丹青。团队成员带领直播间的观众云游美丽乡村,近距离观赏竹编与蓝染的制作工序,细细感受两个乡村“活态化传承”非遗技艺的旺盛生命力。

  竹编制作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竹是君子,有中通之质,中国人爱竹,其背后既是对君子修直正气的推崇,也是对一夜春雨后参天奇迹的赞叹。

  东升村巧妙地把握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竹的喜爱,同时将竹与烟火气息、乡土文化联系起来,选取后山的慈竹编成箩筐、背篼等生活用具,用竹艺展现华夏先民对天地万物的感知力与创造力。人们喜爱竹编,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竹编,也因此成为了东升村的支柱产业,它编织出精美的艺术品,也织就了更宏伟的乡村生活蓝图。

  提色、扎染、蜡染、印染,一道道工序染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镜蓝染”工艺特色中心,是集传承传统染布技艺、休闲旅游、研学基地为一体的传统手工艺观光体验区。在这里,游客可以直接购买已经成型的手工艺作品,也可以亲身体验植物提色、染色的过程。 

图为游客在镜蓝染”工艺特色中心参观。曾璐 供图

  “镜蓝染”工艺特色中心的负责人龙绘霓告诉成员们,“镜蓝染”以蓝染为主,但并不意味着中心仅有这一种染料颜色。蓝染的染色技艺以草木染为主,选取三河村的草本植物作为染料,这种上色方法制成的作品整体呈蓝色,而用另一种矿物染染色技艺完成的作品则有所不同,布匹的缎面可以染上金色和红色。

  中心依靠售卖手工艺品、体验非遗技艺等途径吸引游客,带动当地增收。除此以外,他们也会选取部分作品参加展览、比赛,以此扩大“镜蓝染”工艺特色中心的知名度。经过数年的经营,如今的“镜蓝染”已经成为了重庆知名度最高的“蓝染”非遗技艺之一。

  文旅融合、非遗为基、艺术赋能。在感受了“东升”与“三河”的匠心与艺术后,团队再次出发,逐“绿”前行。

  挖掘绿色资源,尽显生态底色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金鳌村、放牛村与保坪村立足当地绿色生态资源禀赋,擦亮了一张张文旅名片,实现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绿色升级。团队分别前往三个和美乡村,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研,挖掘乡村发展的新机遇。

  在金鳌村的山林中,藏匿着这样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金鳌寺。作为盛唐时期的佛教圣地,它规模宏大,占地约一百余亩,素有“十载金鳌九进士,井水磨墨中状元”的美名。在百年后的今天,金鳌寺的香火仍未断绝。

  得益于以山水林田生态系统建设为核心的“金鳌田园”综合体项目,金鳌寺大展“生态经济”文旅特色,为金鳌村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图为团队成员在放牛村进行拍摄。田金宇 供图

  “艺术在南山,放牛也艺术。”半山腰上,云雾缭绕,在一片烟云之间,金黄的腊梅开得正灿烂;山脚下,当地村民吆喝叫卖着朵朵鲜花,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放牛村花木经济植出乡村振兴新活力,让乡村发展绽放于花枝之上。

  团队前往央视大型文旅访谈节目《山水间的家》取景地,拍摄放牛村文旅“数字名片”。成员们伸手拨开腊梅枝,从一片金色的花海中缓缓走出,为镜头外的观众讲述放牛村花木经济的奥秘。放牛村以花卉苗木为核心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在地文化的更新改造,让乡村文旅建设在南山上生根发芽。

  少有一个乡村能像保坪村这样做到集众多景观特色于一体,中式庭院、园林风貌、异域风情……独特的田园风光让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保坪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的指导下,依托梦田农庄、雨仙农谷等项目,着力打造集观赏、游玩、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体验圈。

  “春风吹拂巴渝村,青山绿水画卷缓展开,最美是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直播文旅不停歇。”团队成员创新演绎“上春山”歌曲,在保坪村各打卡点取景拍摄舞蹈视频,通过镜头呈现当地特色风貌,宣传保坪村独有的乡村风光。

  下一步,保坪村将以江津区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立足当地绿色资源优势,进一步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图为团队成员在金鳌村合影留念。刘治林 供图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数字新农人”团队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叩问巴山蜀水的乡村振兴路,用青春力量、青年智慧汇聚巴渝大地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何苗)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