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湖南大学师生走访康家村:探寻产业振兴路径 解锁乡村“共富密码”

发稿时间:2025-08-05 16: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7月10日,湖南大学“阡陌逐光,酉望天馆”三下乡实践团走进重庆市酉阳县天馆乡康家村,在村支书廖泽等村干部的陪同下,深入油茶产业园区、青脆李基地等地,探寻这座深山村落的产业振兴路径。作为团队为期14天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站,康家村“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发展图景,让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扎实落地。

  油茶产业:从滞销难题到产业链成形

  “2018年我们村集体开始种油茶,现在全村有3000多亩,挂果的有800到1000亩。”村支书廖泽向实践团介绍,2023年油茶首次大规模挂果时,农户曾面临滞销困境。“当时我们村委自己找车把果子送到甘溪镇的加工厂加工,积极联系收购油茶的企业,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年的油茶价格非常好,有些农户这一项的收入达到了几千元,在种植和管理上都更有信心了。”

图为廖泽向团队成员介绍油茶种植情况。张婧淳 供图

  为彻底破解“丰产不丰收”的难题,康家村在县农业农村委支持下,于2023年底至2024年初建成日加工能力8吨的油茶加工厂,配套烘干房和500立方米的冷链仓储中心,构建起“种植-加工-储存-销售”的完整链条。“村民可以自带茶籽来加工,每斤油收5元加工费,覆盖人工和电费;不愿自己销售的,集体统一收购加工后外销。”廖泽介绍,2024年加工厂加工了20多吨油茶,既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也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做得更精更细。”廖泽表示,村集体正着手设计具有康家村特色的油茶包装与品牌LOGO,同时推进智慧农业灌溉系统、电子监控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挂上“酉阳800”区域品牌,推动油茶产业品牌化发展。

  青脆李基地:集体投钱村民入股 小果子成致富果

  “青脆李产业是村集体自己出资,农户用土地入股搞起来的,去年第一次挂果就赚了6万。”在青脆李基地,廖泽指着挂满枝头的果实介绍,今年果树正式进入挂果期,预计产量达20吨。

  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子基地负责人王仕忠向实践团介绍,作为村集体全资投入的产业,青脆李基地采用“反季节种植”策略——中熟品种20天后成熟,晚熟品种可挂至两个月后,避开市场高峰,能卖个好价钱。廖泽强调:“天馆乡种李子的非常多,有好几个基地,而我们去年才第一年销售,竞争上不占什么优势,所以我们必须用心用情做好品质,才能在市场上有个地位。”他补充道,基地全程禁用化学杀虫剂,仅季节性地使用保花药剂,并计划将油茶加工厂的油渣作为有机肥,“既环保又省心,还能提升李子口感,让果子更鲜甜。”

图为村副书记王仕忠及妇联主席冉建军向团队成员介绍青脆李种植情况。张婧淳 供图

  目前,该基地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项目成果之一,灌溉系统已实现半自动化,正朝着智慧化农业方向升级。依托油茶产业的冷链仓储中心等设备设施,青脆李的储存与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廖泽表示,村集体将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拓展销售渠道,让青脆李成为真正的“致富果”。

  楠竹开发:不起眼的竹子成了“宝贝”

  康家村3000余亩楠竹林正从“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产”。“楠竹一身都是宝,竹笋能通过村里已有的两个烘干房加工成笋干,非常好储存;大竹子能做篮子、编茶兜、做灯罩,连竹丫子都能扎扫把。”廖泽说,村里已经和陕西一家煤炭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对方已预订了500到1000把扫把。

图为康家村部分楠竹资源。张婧淳 供图

  实践团了解到,为做大竹编产业,村集体计划联合帮扶单位争取资金支持,引进手工艺人开展技术培训,全方面做到“立竹资源,做好竹文章”。“农户卖竹子给集体能多赚点,手工艺人编东西能拿工钱,集体卖出去还有利润,大家都能分点好处。”

  共富路上:集体强 村民富

  “我们村集体产业务工优先录用本村人,一天能挣120块钱。”廖泽介绍,康家村已经纳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共富乡村建设试点,“共富就是要集体有收入、老百姓得实惠。”

  接下来,村里打算给油茶、青脆李设计品牌包装,推进电商推广;争取资金完善设施,让油茶基地能加入“酉阳800”直供体系;下一步还计划整合村内花卉苗木等优质私人产业,通过统一管理、抱团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村的产业从以前的‘无’到现在的‘有’,现在走到了从‘有’到‘好’的阶段。怎么完成这个阶段的跨越呢?就要靠发展好我们的产业,让群众增收、让村集体增收。”

图为团队成员与廖泽交流乡村产业发展状况。张婧淳 供图

  经过一天的走访,实践团不仅看到了康家村产业发展的扎实成效,也感受到村干部和村民的干劲。“康家村的产业发展既有‘硬核’的设施作为支撑,又有‘共富’理念贯穿始终,相信村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成员们表示,将系统梳理调研所得,形成专题报告,为康家村产业提质与共富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实践团正整合设计、营销等专业力量,协助康家村完成品牌LOGO设计、包装优化及营销策略制定,依托“高校+乡村”协同模式,让青春智慧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为深山村落的共富征程注入新动能。(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张婧淳)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