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三下乡的感受,那就是“勤”;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三下乡的感受,那就是“值得”;如果要用三个字概括下乡的感受,那就是“甜甜的”。这次为期5天6晚的三下乡之行,时间虽短,但收益绝不是想象中的多,他的“多”让我永远都算不出来,但可以永远在生活中运用到他,他也可以永远成为促进我奋进的意志石。三下乡的日子里虽然苦,虽然累,但是我们的汗水绝不白流,我们的体力绝不浪费。我们有着最初的梦想,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立志———选择过后是不后悔
三下乡实践的时间虽然才短短的五天,但是三下乡的道路绝不是5天就能够走完的,七月份开始的奋斗,或许永远都没有结束。之前的筹备工作,谈之不易,但我没有后悔。今天我可以肯定自豪的跟你们说:“我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那是在七月份,一个闷热多雨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人的心情更是特别的燥热,一听到学校有组织三下乡活动,压根思考都没我就报了名。我知道这是个极其宝贵的机会,这是个给自己走出社会去的机会,一个证明自我、实践自我的机会。因此从七月份的那一天,我立志为下乡活动奋斗到底。我知道自己经过几天之后在回头看一看当时的我是多么的明智的选择。
调研———学然后知不足也
没经验、不专业、不熟悉调研地点是调研最大的弊病,我作为调研组的负责人,我们需克服难关,迎难向上。我知道调研是个任务,我不只是来学如何交流的,更重要的是完成任务。这是不能出现差错的。如果在调研中说错了话,影响到的不是我个人,而且会影响到我们队的形象,甚至有损学校的形象、大学生的形象。于是走的每一步都很艰辛,不过总体上,在调研中还是有规律的进行。面对着的是一般热情、可爱的乡民们,他们用他们最热情的招待之礼接受我们的调研,我们不要求正规化的交流,一切就像是在聊天中进行。刚开始时,因为他们讲的抚州话有异于我的,听起来有点困难,第一次的调研我开不了几句,很是失败,这是必定的,后来进行了多次的调研之后,慢慢的也就习惯了,终于或多或少的能够跟他们交流一些。其实调研就是这样子好,不需要严肃的进行调研,一来乡民们能够适应,二来我们也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在调研中学到了甚多,是队员们能够给我这个机会担任调研这一工作,同样有了调研小组队员们的一起努力一起奋斗,调研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我们收集到的宝贵资料就是我们满意的答案。
生活———梅花香自苦寒来
史无前例的三下乡生活降落在了我们的身上,或许人们都认为三下乡的生活肯定是很艰苦的、很劳累的,环境的恶劣可能会不堪设想。这也未必,虽然住宿条件是睡在地板上,但是每天傍晚与队员们一起在睡觉前的嬉戏打闹,互动,然后吃着从厨房切好端过来的西瓜,心里面时时刻刻浮现出家的温暖。日斜西山红日映照之时在教室里听着旋律舒适的音乐,欣赏着流坑古村傍晚特有的古色古香的韵味,此乐何及?在困难、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培养大家的团结之心,但在这种环境下同样也能够让我们的凝聚力增强,没事之时大家绝不会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有的相交流当天的情况,有的准备着第二天的东西。大家不在是一个个体,大家始终一起努力着,朝着我们共同的最初的梦想而奋斗着。虽然环境能够给与我们舒适的生活,但环境同样也能够给与我们痛苦的生活,但在下乡这种痛苦却是非常之难忘,我们记得做饭时生火用了40多分钟,我们记得冒着暴雨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我们更记得每天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们还是很幸福。
工作———每件事都做的有意义
我们在流坑古村中的几天,虽然天公不作美——每天下雨甚至暴雨,但是浇灭不了我们工作的热情。
第一天我们便对住宿环境进行了一个大规模清扫,为我们接下去的几天工作做好生活保障,晚上我们就进行了第一顿的大锅饭,每位同学都在为晚饭这一同样的目的忙碌着,从第一天准备饭菜的无从下手到最后一天的轻车熟路,这满满的都是经历。
我们展开了趣味课堂活动。孩子们早早的到达了学校,对我们的趣味课堂兴趣班进行了踊跃报名,老师们也非常负责的教授。在课后,老校长带领我们一行人进行了古村游,让我们领略了千年古村的历史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我们还开展了一节垃圾分类课堂,“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绿色发展由我践行”的好习惯。傍晚,我们进行了一场垃圾分类调研活动,热情淳朴的村民让我们的调研活动充满欢声笑语。
课堂之余,在我们的党总支书记王伟和团总支书记张爽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带着热水壶、衣服和食用油等去慰问贫困户并帮助村民一起下田插秧,一身泥泞,一身快乐。也与蚕桑基地的村民交流技术,了解了当地的桑蚕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发展规划。
我们与流坑小学进行了爱心书屋捐赠仪式,王院长与董校长互相赠送锦旗表示感谢。晚上,在当地的“仰山庙”古戏台举办了我们的晚会,给当地的村民带去欢声笑语。
最后一天清晨我们就告别了流坑村,来到了乐安县的烈士陵园开展宣誓活动。
感概———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
下乡不是一种游玩,我们是带点自己能够带去的知识给乡下的小孩们及乡民们,希望能够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下乡更不是一种享受,我们是去挑战自我、奋斗自我;下乡是一种感恩之心的折射,通过我们把爱继续传递下去。通过了这次活动,我们将清楚到下乡的真正意义,感受到每年浅浅万万下乡队伍下乡的必要性。我们要把我们学到的也传给那些还不知道的人中去。(通讯员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