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我的老一辈们,如黄土如乡烟

  四川农业大学“康乐铺子”团队于西航港莲花社区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实践。在这半个月里,我们走访革命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而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收获了许多。其中,老人们讲述的故事,是岁月中的光华,深深浅浅地抵触我的心头。那些被烤炙的笑颜,那些动人的青春,精彩绝伦,如落叶飞舞,把故事深处的爱与苦难,卷起又卷落。

  “我回想起当初那个年代,啃过树根,嚼过粗糠。”一位花甲老人这样谈到她的过去,那时的人们总是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们淳朴而良善,不甘而勤劳,他们就是在那样的岁月抬起头,满眼都是生活的苦与希望。“一年级的时候,就得每天早上起来煮饭,因此经常错过上课的时间。确实是非常辛苦,很多事情来不及做,很多事情因此错过。”老人说起这句话时,眼里闪着熠熠的光。那是一种困苦的温馨,我想起这样的一句话:生活安逸时会做出绝望的诗,生活窘迫时会不断写出生的喜悦。不论怎样,过去的人们播撒汗水,他们倾注热情的泪与苦楚的泪,交融到这片大地上,形成大地的血液,而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草木,雨水,与春风。我想起《列宁在1918》中提到:不要难过,不要哭,会有的,都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当时的人们是否也是用这样的心情向着未来思索?或许他们没有思考的时间,他们能做的只有埋头耕耘,以献给那充实而干燥的岁月。

图片为老党员钟爷爷讲述年轻时的当兵经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易鑫博 摄

  “一个馒头,吃完就喝水,馒头在胃里泡胀开,就会饱。”这让我不断思考,在那个拔左腿是泥,拔右腿也是泥的时代,人们熬出苦难的原因是什么?或许,“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是其中一个答案。了解了过去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此刻更应该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此时,俨然已是繁星满天,注视着我们的视线,来自星光,来自雨点,更来自历史的明镜。

  面对过去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身上的使命光荣,且责任重大。如今,车向山外驶去,大车灯划破了前方的黑暗,也划开时代的隔膜。不再抗拒,不再害怕,正因为有老一辈人的付出,我们的路才如此平坦,走出的步调才如此坚定。

  除了采访老人,我们还有涉及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异有趣,“康乐铺子”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十分用心,拿出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朝着目标推进。

图片为老党员熊爷爷向“康乐铺子”团队成员解说川齿记忆防空洞博物馆,团队成员们认真倾听过去的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易鑫博  摄

  最后的最后,我也确实感受到,过去和现在的不同。“粥一样浓稠的西北风,喝一口就饱了肚子”到“飞机一趟趟飞过,在犁着天空”,我感受到很多时间的变化,也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痛苦,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们的小炉火,对于许多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微不足道,他们的寒冷太巨大。但高兴的是,很多人熬过了那样的岁月,走出来而使一切苦闷变亮。

  老一辈的人们,如黄土亦如乡烟,始终保留着那母亲、故乡和岁月的吻痕。他们或曾用自己的故事说起:“愿热枕常伴左右,愿诚善永不过时。”?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