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参加了东南大学“小雨滴”团队在江西九江共青城的支教活动。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孩子的生活状况,以便制定出更有效的帮扶策略,在授课之余我还加入了家访团队,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那些孩子,尤其是他们课堂之外的情况。
我们跟随当地干部陈叔叔来到了村里。这里大部分孩子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更难以置信的是,村子的离婚率很高,这又导致了许多孩子的暑假都只能在村子里和爷爷奶奶一起过。不过幸运的是,在村子的安排下,小学和初中的孩子都能集中在村子的活动中心,听返乡的大学生讲讲语文和英语,平时还有乒乓球比赛、读书会等活动。这样的举措,不仅能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更丰富,还能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更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可是在后续的调查中,我失望地发现因为活动不做强制要求,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来,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在家中看电视,玩电脑,刷手机。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的孩子和家中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
图为支教团成员许苏豫、孔鹏飞在家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雷 摄
离开了村子的活动中心,我们立刻坐车前往第一户要访问的孩子家。这家也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家庭。在家中,三个孩子是姐弟三人。而姐弟三人中,大姐也是即将升入高中,且她的成绩与其他三人相比优势明显。二姐则是初中一年级,小弟则是在上小学。在慰问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的父母在杭州打工,一年很难回家几趟,甚至有时过年都回不来。为人父,为人母,又有谁愿意长期不归家呢?只是路途遥远,车费昂贵,只为多省下钱给孩子们买好吃的和穿的。同样,孩子们也是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和父母视频通话。令我颇有感触的是,孩子们很懂事,知道生活的不易,也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访问完第一家之后,我们驱车前往第二家。第二家属于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过。但不巧的是,孩子刚好趁着暑假去往了城里的母亲家。于是我们简单逗留了一会儿后就离开了。但是虽然停留时间不长,但这家人家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爷爷奶奶都很热情好客,一看到我们进屋就要给我们切西瓜。这家人家条件比较差,靠着爷爷打零工,奶奶卖瓶子度日。但孩子很懂事,学习很努力,成绩很优异。
第三家的条件就更艰辛了。爷爷奶奶种着一亩三分地,父母则在工厂踩缝纫机。家里有三个孩子,也是两女一男。两个姐姐上小学,弟弟则上幼儿园。三个孩子都很优秀,家里的奖状贴满了一面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感受。经过此次家访调查,我有两个感想。其一是贫富发展极其不均。地方与地方相比,九江与一线二线的城市差距很大,城市里还没有配备地铁等基础设施。更令人难过的是,同一个地方上人与人的差距太大。就拿我们家访的第三家来说,他们家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甚至房子里唯一的餐桌还是前不久陈叔叔送去的。可是他家隔壁,就是村子的首富。在他家低矮的平房边,盖了三栋欧式大楼,也更是有整整三辆轿车。其二是当地大部分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认为上高中并不比进厂打工重要多少。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或许我们微薄的力量无法改变太多,但我希望我们的支教能给一些孩子们带去一点光,指引他们向前向上。(通讯员 杨承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