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诚毅学子三下乡:望墈厚红旗飞扬,见今朝薪火依旧

  为深入了解红色革命的历史,汲取红色教育的力量,2023年6月21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暑期实践队“夏乡之队”成员来到了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学习红军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领悟红军百折不挠的革命风范,聆听红军与村民鱼水之情的故事......前往白莲镇墈厚村的路上,微风隔着车窗的缝隙吹在我们身上,道路两旁是一路延申的林海,一颗颗劳作的脑袋嵌入青枝绿叶之间。乘凉亭躺着几排老人,拿着蒲扇慢悠悠地晃动,笑声悠悠长长。炎炎烈日下,阳光穿越了斑驳的树影,洒在远处的红旗上,谱成了一首如梦令。微风吹过我们的脸庞,带来丝丝清爽;也吹过乡村,带来浓浓的希望。

  这是一场走进白莲镇墈厚村的旅程,也是一次走进红军长征之路的旅程。

  眼前干净整洁的道路,参差错落的农舍民居,古意盎然的土堡宗祠。一条小溪自村中穿行而过,溪边山花怒放,清澈的山泉水在岩石上叮咚作响,一路欢歌流淌,空气清新湿润,阳光透过枝叶,撒下金色光环,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陶醉赞叹。

图为墈厚村红军堡远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泓澧 摄

  在这里,我们遇见了墈厚村汤水旺副主任。烈日炙烤着大地,石级被照得泛出白光,豆粒大的汗珠从汤副主任额头留到脖子,浸湿了衣领。他目光坚毅,直视前方,向我们娓娓道来汤氏子弟与红军的故事。 当年红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和扩红筹款运动,他们在荣光祠堂的右侧墙面上用用白石粉刷写“没收豪绅地主的财产和土地分给工农群众——红军宣”。墈厚村的村民们总能在村口、村尾、隘门看见红军日夜岗哨,红军还在红军堡后山高处搭建瞭望哨所。村民们也自发行动起来成立了赤卫队,用土堡里的火铳、梭标、刀枪武装起来,协助红军巡逻、放哨。听着,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暖流,悄然间深深地被那些故事和汤副主任眼中的光芒所打动,而他手中的那一抹红,在我们心中也变得温暖有光。后来山体滑坡,墈厚村村民筹集资金竭尽全力修复了这堵墙,留住了他们与红军的故事和记忆。

图为墈厚村汤副主任为实践队员讲解红军堡的防御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芷菲 摄

  红军堡里热情质朴的爷爷奶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到“有贵客”来了,他们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为我们擂一钵香喷喷、热乎乎的茶。香气萦绕我们身旁,身处军歌嘹亮的墈厚村,喝上一碗香气扑鼻的擂茶,感受将乐人民淳朴的热情,领略客家人民的风土人情。

  仲夏之际,乡间小路草木繁茂,孩童身上的衣着干净整洁,仿佛自然洗礼过的一样。他们的目光透着纯净,仿佛能看透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懂憬和向往。他们的笑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着欢乐起来。小女孩撒开脚丫在水泥路上奔跑,却胆怯怯地问我,“姐姐,我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到你?”爷爷不让她上山,但是我们还是在山顶遇见了,她勇敢地握住我的手,我明白,她是在留下我们。荒芜的土地也能开出玫瑰,清风会眷顾所有人,星星会为她而亮,她也会遇到更多耀眼的星星。

  红军当年,应该也是这般满怀不舍地离开这个温暖且热情的乡村吧。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把我变成村民,把村民变成我。”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鱼水之情值得我们敬佩,他们循梦而行,向阳而生的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墈厚村在铭记红色记忆中汲取磅礴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图为汤副主任与实践队员在红军堡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泓澧 摄

  青春的勇敢,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都像是一盏灯,在雨中被冲倒,湿漉漉却在燃烧。深耕乡村振兴之路而不辍,厚植红军精神之基方致远。今天做时代的见证者,明天做时代的建设者,在红军征程光芒照耀下,坚定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智慧和能力,以青春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通讯员 林芷菲)

  实习生 李卓阳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