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以七彩假期为音 谱科普教育华章

  近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升华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前往长沙市麓山南路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活动,以七彩假期为音,谱科普教育华章。

  夏日炎炎,志愿服务的热忱格外高涨;步入社区讲堂,为小朋友们讲授科学知识的热情日益蓬勃。穿梭于学校与社区之间,通过科普活动构筑起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之间的纽带。阳光洒落在小朋友们天真可爱的脸蛋上,也映照出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与渴望。

  为践行好志愿者们的责任,在每次实践活动之前,我们都精心做好课前工作,积极筹备上课所需要的物资,并共同研讨课件的可行性,旨在能在活动中给小朋友们带来更异彩纷呈的课堂,带去更多的欢声笑语,带进更多样的科学知识。

  “二氧化碳增加之谜”,小朋友们化身小侦探参与到剧本杀中,通过实验观察与类比推理找出“真凶”解开谜题;“化格沃兹魔法之旅”,小朋友在造“化”课堂中切身体会到实验的乐趣,与志愿者们一起“湘”伴科普。一双双“自信手掌”,是小朋友们用彩笔书写的美好梦想;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小朋友们爱国情怀的完美诠释。“饮食健康我学习”的公益课程,为孩子们播撒了食品安全的种子;“中南化院之旅”,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大学生活及学习环境,进一步落实校地共建,实现了从“走出去”到“引进来”的目标。

图为“二氧化碳增加之谜”课堂同学们动手实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孔志伟 摄

  “哇!气球膨胀得好大!”“哇塞,吸进氦气的声音变得好神奇呀!”“连一纳米的东西都能看的这么精细,这也太厉害了吧!”小朋友们的一声声惊叹萦绕在耳畔,这是他们在细致实验观察后的不由自主,更是他们对于新鲜事物以及科学规律的积极探索。我们不断引导着小朋友们对未知的好奇,持续性融入丰厚的科学知识,让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在动手操作中成长。

  “蒙以养正,圣功也”。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于每节课后,我们更是开展了以暑期托管为宗旨的“少年学习社”,解决了暑期“看护难”的问题,使小朋友们不仅在该环节中收获了快乐,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他们科普了一些课外科学小知识,将“扶智”和“扶志”相结合,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图为少年学习社小朋友们在认真自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秦琰 摄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在和孩子们共同相处的这段时光里,从初上讲台时的手足无措,到后面讲授时的游刃有余,是小朋友们真切的热情与求知的渴望感染了我,这也让我在一次次的志愿活动中更加投入到与小朋友们的交往与讲学中去,让志愿服务的意义于我的脑海中更加深刻。

  在这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体验到了不仅仅是与小朋友们交往的乐趣,更是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欣慰。我们希望能把科普活动融入到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中,从小培养好他们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细心呵护,共同期盼着能开出绚丽的梦想之花。(通讯员 王宇轩)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