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的支教是什么?是陪小朋友玩游戏,在设备齐全的教室里上课, 简简单单的完成一个任务。在没有去支教以前,我印象中的三下乡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做游戏,轻轻松松完成任务,快快乐乐回到属于我的地方。直到我亲身体验这一切,我所有的认识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7月17日始,我作为贵州大学“星星点灯”实践团队的一员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施秉县平扒小学,开展为期两天的“守护童心,助力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活动,与当地的留守儿童一起学习知识和文化,调研助力山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在送小朋友回家的过程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家徒四壁的感觉。”这是实践团队的小伙伴对我说的一句话。没有电子设备,没有灯光,甚至没有窗户,房屋外都没有刷漆,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房间都没有。自动伞怎么使用,他们不知道;没有几个小朋友去过县城,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山区,去镇里看一看;学习好的学生没有钱买学习用具,父亲将近50岁,母亲只有28岁,但是已经瘫痪了七八年,木屋上的破洞透过来的光是她学习的唯一光源。“孩子年纪还小,她妈妈瘫痪在床上,我没有办法出去赚钱,别人都盖砖房了,我们这个是遗留下来的老房子,我们没有钱。”这是我们家访时,一位父亲对我们说的话。我从未想象过在当今的社会,在大山深处还有这样一群人,面临着衣食温饱难以解决的困惑。在这个乡镇小学中,还遗留着像上个世纪的没什么漆的木桌子,只有一间教室有着多媒体,没有操场,没有热水,没有计算机教室,这里的孩子有的最多的就是对知识的渴望......
图为团队成员到小朋友家访问并赠送学习用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邰娟娟 摄
如果你要描写这座乡村小学,你不能只写破破烂烂的教室,少的可怜的学生,你要写依山傍水的山路,炊烟袅袅的山脉,童真无邪的笑容,还有逐渐打开的心,还有路上的酒香和混着泥土的青草方香。你还要写雨天屋檐下有鸟飞过,没有刷漆的房屋,还有山间的野鸡,以及校长和老师对我们说得那一声声"对不起,招待不周","如果大学生愿意到乡村来就好了"。你要写不愿意开口的同学愿意主动和我们一起合照,你要写大家一起跳当地特色舞蹈,你要写他们把最珍贵的东西给你,你还要写他们给你写的一封封信,你还要写那一个个简简单单却最真挚的称呼。你要写很多很多,说不尽的心酸,道不尽的无奈,这里是中国领土的一角,是广袤大地的一处,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施秉县平扒小学,也是看不见的一处小小的乡村小学。地图上找不到它的存在,但是我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它。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一起放飞“烦恼”纸飞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邰娟娟 摄
在去支教以前,我常常想,我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也许我可以让他们拾起对未来的希望,我可以告诉他们读书的重要意义,我可以让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走出这座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可是,直到我真正走进那里,我才知道这是多么地困难。这座乡村小学只有四十多名学生,其中36名为精准扶贫对象,小学义务教育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一种奢求了。一户人家有6、7个孩子,温饱问题都是最大的困难,不要说继续读书了。他们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意义,大多数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他们成长,手机是他们唯一的伴侣。我能做什么,能做的太少了,远远不够。我只能尽我最大的能力陪伴他们这几天,尽力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愿意开口说话,愿意与人交流,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姐姐都是最大的开心。
图为团队成员雨天送小朋友回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邰娟娟 摄
在我们一起打扫教室的过程中,我的鞋带开了,一位小朋友蹲下来给我系鞋带。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是复杂,是心酸,是被他们的笑容所感动。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是可怜的,贫穷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送小朋友回家的路上,一位小朋友告诉我,她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她说“虽然我没有妈妈,但是我很开心。”他们是童真的,是简单的,是我们的思想玷污了他们的真实的情感,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你会发现他们是天真的,可爱的,令人动容的,值得尊敬的。我究竟带给了他们什么,也许什么也没有,也许很多。但我知道,我收获了很多,一箩筐的天真,满腔的热情和满满的喜欢,以及那一个个童真的微笑,一声声亲昵的称呼,这对我而言,已经是最大的财富了。
回来的路上,我们一车人都沉默不语,心中极其复杂,也许是不舍,也许是怀念,也许是感叹。多种情绪混合在一起,都让我感觉这趟来的值。青年,真正走到大山里,才能感受社会最真实的面貌所带给我们的震撼。(通讯员 叶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