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大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奉献社会,苏州大学商学院“启梦·四明山”惠寒支教团一行12人于7月14日-19日赴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后枣园小学展开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支教活动不仅帮助大学生躬耕实践、磨练自我,同时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温暖和陪伴。
每一次素履以往,都会因一双期盼的眼睛而坚定;每一次翻山越岭都会因一个纯真的笑容而值得。这是一场盛夏的邂逅,伴随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课上思维火花的碰撞和课下相互交流的真诚,2023年苏州大学商学院“启梦·四明山”惠寒支教已悄然迎来尾声。蓦然回首,在浙江嵊州黄泽后枣庄小学的5天支教经历一一浮现在脑海中……
上了大学以后,实地参加一次支教活动的想法一直萦绕我的心头。或许是和孩子们一样来自大山的出身,或许是惠寒志愿精神的鼓舞,亦或许是急于分享所学知识的迫切,我相信有趣的灵魂终能相遇,碰撞火花绚烂,七尺讲台,粉笔勾勒,点亮孩子们的视野,照亮山外的世界。“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因此,我踏上了前往浙江嵊州黄泽镇后枣园小学的路程。
在前期给孩子们备课的时候,我考虑过很多的课程内容设计,是给孩子们介绍苏州的文化底蕴,还是讲讲基本的生物、地理学知识?是科普科学冷知识,还是带领同学们品读名家文学作品?……最终我选择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参考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著作《牛奶可乐经济学》,开启一节别有风趣的经济学课堂——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生活应用。
课堂上,我通过引入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三个“为什么”——“为什么脊椎动物的雄性比雌性大”、“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铝制易拉罐的生产成本本来可以更低,可为什么人们却不那么做”向小朋友们讲解如何利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解释生活。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如果一开始就讲经济学原理,孩子们肯定会感到枯燥。但从这些每天都能见到的,却从未问过为什么的现象入手,孩子们兴趣盎然,迫不及待想要了解背后的原因。
学校里娱乐场所不多,只有一条50米跑道和中间各式各样的花草园圃,但我从不觉得无聊,因为我的身旁有一群伙伴和孩子们。和她们一起在林荫小道上散步谈心,亦或是一起用橡皮泥捏出房子的造型,我们可以从师生变成朋友。那一刻,我静下心来听孩子们讲述童年的烦恼,重温我已悄悄溜走的岁月,或许我们家乡的大山如此相似,绕不过,躲不掉,她们的疑惑也曾一直困扰我许久。我告诉孩子们,其实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有太多的选择,太多阴差阳错和猝不及防,我们安然越过山丘或无奈耽于沟壑,都只是人生征途一小小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走好每一路。话语声和着蝉鸣,泥土花草的气息、四明山的风和小镇上人们唠家常的细语交织,天空湛蓝而澄澈,一如孩子们的眼睛。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于我而言,支教是课堂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神、稚嫩脸庞,是蜿蜒而上的公路,也是校长热情的接待和孩子们课下主动问好的礼貌尊重。我们短期可能不能改变什么,甚至对他们假期造成一些打扰,但是我们想要为他们树立一种榜样,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连接,希望他们眼里有火,心里有光。改变一个生命,时间的长度不一定可靠。许多时候,一天,一小时,甚至一分钟,真的能够创造奇迹,。这就是“永恒瞬间”的价值,是否能在短期支教中创造这个瞬间,最重要的是不是奖学金、专业和技巧,而是爱与真诚。
我们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培养孩子们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通过将生活现象与经济学结合,让他们了解到课本之外的知识。惠寒支教精神薪火相传,我相信,山在那边,希望就在那边。 图为支教团队与小朋友告别。黄泽镇后枣园小学校长竺铁军摄
可惜时光飞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孩子们的烦恼,还没来得及更加熟络,也没有履行我们之间的约定,支教已接近尾声。张嘉佳曾说: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离开时耳机里播放的《向云端》:“向云端,山那边,海里面,真实的你在于怎么选择……”人生海海,山长水阔,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生命最好的馈赠。愿孩子们,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如现在一般,澄澈而开阔,炽热而无畏,如雨后碧空万里,唤起一天明月,照满杯冰雪,浩荡百川流。也祝走在支教征途上的同学们,在青春之花绚丽绽放的同时,浇满出教书育人的累累硕果。(通讯员肖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