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叶草支教队前往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长河碥村小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



前往马边的第一天我心里便突然冒出了李娟的这样一句话,或许是朗读者《路》给我的印象过于深刻,也或许是潜意识里对于为期两周的支教思绪忍不住地乱飞,却又很快随着车窗外的风景抛之脑后,琳琅满目的彝族首饰挂满商店,似乎也压不住随车颠簸的心境。只怕此次马边之行,有些“艰难”。
山里有股奇怪的味道,那山风好似活了,早上携着青草味,闻着脑海里便浮现出葱郁绿色上的那一抹晨露。远山如黛,炊烟袅袅,风起雾涌,大雾四起,笼住的是那一片片嫩绿的茶,笼住的是一颗颗坎坷的心;云遮不住硕大的太阳,空气的扭曲将鸡屎猪食与热汗混杂的味道阵阵传来,只是待在桑树茶树下,仿佛一切味道又都淡了,狗儿的白毛倒是显得耀眼起来,此时此景倒是印合了印象中的长河碥村小。初来乍到时山石陡峭嶙峋,惊喜而见猴狲一闪而过,似是被三轮车轰隆的响声惊到,几步爬出了视野;万里无云形容晚上也可以是贴切的吧,每一朵星褪去城市的躯壳尽情绽放本该的光芒,似花般绚烂,也似定格秋叶般静美。这般静美与闲来无聊打牌的叫喊声、漫山遍野的蝉鸣声、顺流而下的潺溪声,还有晚上独有的凉风交织在一起,却又觉得好像理所应当一般的和谐。或许,这样的支教并不如想象中的艰难呢?
上课时面对无理取闹的噪音,似乎永远发泄不完的格外旺盛的小孩子的精力,炎热的天气加上疲惫的身子,时间过得好漫长的想法会加速我烦躁的心情。只是看见他们将我引到其他地方然后在黑板上用粗糙的双手写下感谢,期待我们露出惊喜的表情时;在他们拉着我爬山寻找一处阴凉的地方避暑,捕蝉,收集又用南瓜叶装满蝉壳,累了又在地里拽下两根黄瓜解渴,困了便躺在草上伴着茶香入睡时;在被他们殷切的眼神“打倒”,被拉着带去他们家里作访,与当地人虽然语音不通沟通不便但却有小孩子作翻译时。我一边感叹于他们的伶牙俐齿,天真无邪,精力旺盛,一边感慨在这样尚未被手机电子设备侵染的环境下原来也颇有一番趣味,也正是因为这样,初来乍到的不安和坎坷被这些幼小却稚嫩坚强的心灵融化,似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内蕴着包容与和睦,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是我面前的这样幼小的身影和能让人热泪盈眶的内核。这样年轻的身影,蕴藏了为人不知的潜力,这也是坚定我强化我推动我的动力,督促着我认真对待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孩子。

图为孩子们衷心的感激与画的黑板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轲 供图
挥手告别的时候,我带着困意,因为走的前一天晚上与两个孩子约定好了早上五点的时候再见最后一面,摆龙门阵,打牌,吃最后剩的小面包的,那时的我们还欢声笑语,带着兴味等待太阳的升起。知道阳光破开云层,其中一个匆忙坐车赶去补课,另一个也要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在车上往回看的时候。恍然间好像从他们的眼里看见了小时候的我,调皮,吵闹,不礼貌,也容易忘记悲伤;好奇,烂漫,真诚,也朴实无邪;满足了书中所有对小孩子的描述。回忆在脑海涌来,即使每次天刚亮就有孩子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我却仍开心不起来,基础的薄弱,贪玩的天性,总是让外面一丁点的动静吸引他们的目光,但真正让我压抑的,是陪伴这一角色的缺失,是父母早出晚归的无聊与孤独,是大人不恰当而不自知的教导方式,是孩子们无意间的孤立所带来的内向,是不肯与人沟通交流难以诉说心中委屈的沉默,也是支教两周仅仅带来的不可长久的快乐......

图为当地小孩儿拉着手邀请去他家里家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轲 供图
时间匆匆流逝,我很赞同李雪琴的观点:还健在的人的离别,是世间第二浪漫的事,因为从此离别之后,每一次相遇都是重逢,而重逢是世间第一浪漫的事。或许潜移默化的今后他们人生的轨迹就此发生变化,或许未来还有再见的机会,这些谁又说的一定呢。所以我仍抱着希望、积极,和心中尚存的浪漫重逢的希冀,这也是向这些孩子们学来的精神,慢慢时光清浅,只希望他们一生能不仅限于此,沿着深沉而崎岖的道路,走向远方。(通讯员 谭轲)

图为七月支教队全体成员和部分学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谭轲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