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7月2日湖南文理学院师范学院“探寻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助力乡村教育全面振兴”先锋队赴湖南省常德市各区县走访调研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在这一段时间中我们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本次三下乡我们去往了不同的乡村学校,了解到了不同的故事,有教育情怀倾乡村,半生热血谱华章的庹云老师、有点亮心灯、扬帆起航的刘红霞老师、也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杨美慧老师等等,他们可能只是无数乡村教师的缩影,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与守护才让广大学子的求知求真之路得以跨越千山万水。



知,在路上
“事业”与“职业”一字之差,但有的人却用一生来诠释两者的差异,师范毕业以来,即入乡村教育之行列,到现在行将退休,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讲台、献给了教育。三尺讲台三寸舌,十年树木十载风,郭三查老师用爱心和耐心感染教育学生,始终用宽容的心对待学生,每周坚持跑步与写随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讲述了坚持的可贵,正像学生作文中所写:“但我仍要谢谢您,是您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您教会我如何养成好的习惯,以及坚强的信念”,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惊人的故事,只有平凡的小事;没有显赫的荣耀,只有默默的奉献,以满腔热情投身教育事业,用智慧与爱创造奇迹。安乡县五一中学的雷锦致老师用拳拳爱心安顿了躁动的学生,用片片真情温暖了漂泊的灵魂,由于乡村留守儿童居多,雷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们的学习,还要时刻注意他们各方面的变化,她和学生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知心朋友,她说:“或许就是这些琐碎的的工作,点滴的小幸福,让我在平凡中收获着希望”。
厚德,示学生做人之本;积学,授学生求知之根;励志,激学生奋起之威;敦行,化教师教育之道。出口洲中学的刘云贵老师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含义,他在担任校长一职的同时不忘教书育人的职业初心与使命,他用自身的行为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用自我的智慧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刘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甘为人梯,真诚奉献的师者情怀。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不是我寥寥几语就能概括的,更无法表达我那由崇敬而生执着的心情,此行诸多收获,或许多年以后回想,仍旧会感动如初。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优秀乡村教师交流讨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凯玉 供图
行,在路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物之理皆由实践所得,理论就好似一副好看的皮囊,唯有实践才能将理论落到实处。此次三下乡于我而言最大的考验应该就是如何将所学的调研以及访谈方法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正式开始之前所怀心情既激动又担心,首先是因为终于有机会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亦是检验我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其次是担忧做不好,只因是第一次单独进行访谈故而些许忧虑,其中虽有波折,但所幸整体来说还算顺利,同时也应了那句话: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进行调研访谈的同时,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向大家讲解了有关暑假防溺水的安全知识。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与孩子进行了防溺水知识问答,讲述了防溺水“六不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及趣味问答的形式提高了学生们认真学习防溺水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们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行防溺水宣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凯玉 供图
想,在路上
裴斯泰洛奇曾经说过:“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学问;学问和知识只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求来决定。”这说明学习和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更好的巩固和运用,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社会实践活动不是走马观花,它需要实实在在的观察、思考、实践,需要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文字,上升到一定高度,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结束一天的实践,不管怎样我都会写下自己当天的感悟,哪怕只有短短几句话,一方面是这次实践着实让我难忘,另一方面是我深知只有用文字表达出来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意志的重要途径。在正式走访调查之前也曾了解过些许乡村教育的问题,但真正走近才发现发展乡村教育远比想象中的困难,我不由得思考乡村教育的未来在哪里?乡村教师的未来在哪里?乡村学子的未来又在哪里?
作为一名公费定向师范生,作为一名未来的乡村教师,难道这不正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的吗?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要不停的探索与思考,不停的找寻方向,只有这样乡村教育、乡村教师、乡村学子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通讯员 朱凯玉)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小朋友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凯玉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