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少年们的探寻壮锦之旅

  艺起宋,承于壮,锦系情,心忆传。

  自八桂向南而行,于2023年7月抵达南国,预想中的热浪铺面而来,扑不灭我们探寻壮锦的热情。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广西民族博物馆格外耀眼,一切新奇从这里发生……艺承锦心小分队目标明确,顷刻抵达三楼展厅。果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熟悉的纹样映入眼帘,原本只现于网络上的条纹在此刻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精美的纹样、细致的纹路、不俗的色彩……一切的一切汇聚于壮锦,仿佛透过它我们穿越百年,窥见古人的智慧,古时女工,于窗棂下,一抹阳光 ,恍得女子手中线随光起舞……又仿佛传承百年,总有那些默默坚守的匠人不忘来路、守正创新 ,是她们让壮锦生命绵长不断,让你我有幸共赏这美丽的壮锦。

  其实我们可以从陈列的壮锦中发掘其中隐含的文化因子,每一个纹样都有特别的寓意,就好像你我,我们都有独特的灵魂,但我们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我们如丝丝线线紧紧相连。

  目光由上自下,我们可以看到展厅正中央摆放着一台织锦机。“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由物及人,织女在家织布,场景确实美好 ,但我又不禁想到,她们得端坐在织布机前多久才能将千丝万缕的线变成一匹布呀!尤其是在当下车水马龙的世界,外界纷扰,生活节奏加快的步调中,传承人们依旧能够耐得住寂寞,静心去织就一块又一块的壮锦,实在令人敬佩。说到这里,你肯定会想,现在劳动成本那么高,为何不直接改用机器生产呢 ,机器生产又快又省力,不可否认大机器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但是机器终究是机器,永远不可能为壮锦注入人的情感,也未必有壮锦该有的钝脚。

  留恋于此,却步履不停地往二楼奔去,原因在何?

  跟随我们来到二楼的壮锦衍生产品展区 。提取壮锦纹样,将其运用到小布袋、服饰、抱枕等日常用品中。不难发现如今的壮锦衍生品多是提取纹样而后直接应用到某一产品作为该产品的展示,这确实是一种让壮锦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方法  ,可我们也不能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的审美也在不断提升,我们趋于发现小众美 ,普遍不喜欢那些生硬的图案。

  “变则通,通则久”,壮锦也应该顺应时代变化,在守正中创新,不拘泥于纹样的简单提取,而是通过纹样作为基本底色,进行一定创意衍生,打造小众品牌,展现民族风情。创造经济IP是让壮锦保持活力的手段之一,要使其继续得以发展传承,当然也要注重宣传, 正如我们发现民族博物馆不少建筑的装饰以及交通枢纽建筑都选用了壮锦纹样,这能让壮锦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在增强美感的同时提升人们对壮锦认同感,可谓一举两得!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你我应该都明了,壮锦市场如今算不上广阔,要让壮锦茁壮成长还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传承与弘扬壮锦,让壮锦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是无数广西人的夙愿,也是你我可以为之努力的事业。古称此地为南蛮之地,可南蛮大地上也能长出令人拍手叫绝的壮锦!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很小,但我们仍希望能为壮锦事业贡献一绵薄之力 ,让世人知道广西不止有山水山歌,更有寓意丰富的壮锦以及不朽的壮族文化!

  小记艺承锦心团队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一次壮锦探寻之旅,所见所感,所闻所识,前所未有。壮锦里所蕴含的文化因子不正是壮美广西的秀丽山河、劳动人民的锲而不舍吗?  (通讯员   覃思月)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