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青年学子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重庆大学渝行青云实践团于2023年7月21日至2023年7月31日前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以支教活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以实地调研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十天的“三下乡”之旅说来短暂。我们来的那天,夜色无比的静;我们走的那天,月亮无比的圆。当我坐下来在这里想和大家细细讲一讲与渝行青云的成员们在一起的十天支教之旅时,我再一次发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匮乏。也许慌张,也许不适,也许在那落日余晖和点点细雨里,有欢笑和泪水,有一双双红了的眼眶,有发自内心的关怀与感动。
很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位同学,很幸运能与一群可爱有趣、充满热情的同学们一起筹划并参与到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来。大家一同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交换教学经验;一同前往企业调研,一同为企业出谋划策。尽管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专业,在支教之前大都素未谋面,但我们的每一次会议都能高效地进行,分配的任务也能努力去完成,真的很满足。作为尚未深深接触社会的学生,在思考问题与做事方面难免也有不太成熟之处,可是随着“三下乡”之旅的一天天推进,我们一天天地对“大地”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以更符合乡村孩子认知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乡村振兴和科教兴国的理念,团队行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也着实感谢当初勇敢报名“三下乡”实践活动的自己。希望渝行青云的大家能一直保持这份友谊,即使短暂的支教之旅已经结束,我们也能因为这一次的相聚而感到弥足珍贵。
图为实践团的成员们开会讨论实践安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亦楠 供图
“我们是大千世界的漂流者,寻找着栖息心灵的岸。”在支教开始之前,我对“三下乡”有着莫大的憧憬。期待着能为广南县带去些什么,期待着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期待着支教能给自己带来些什么提升。这份期待给了我许多的紧张。第一次进班时,我害怕孩子们会沉默、害怕孩子们自卑或是敏感,但他们却以无尽的活跃和积极来回应我的担忧。这给了我与他们沟通交流的勇气。我发现只要我主动与孩子们交流,他们便会积极分享他们的学习感想、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些孩子表面淘气,内心却无比细腻和成熟,给我带来许多惊喜与感动。作为初三年级的班主任,第一次破冰交流会时,学生雪秋便说,“这个给你吃”。她把两个鸭脖递到我和金晶老师的手里。她会在我们上课是给予最积极的回应、她会在竞选班委时举起自己的手,她会来之前QQ问我们“老师要不要给你们带奶茶”,她会和我们分享小烦恼和生活趣事……我突然明白原来人与人之间真的可以在不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立如此纯洁的情感。感谢这段“三下乡”的经历,让我好像看到了孩子们对这个世界最单纯的期待与热爱。我们也会坚守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初心,用满满的热情与不懈的努力为孩子带来微光,点亮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为孩子们教授环境保护课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奕含 供图
都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我觉得不尽然,其实教育是互相成就的。在我们带去关怀与知识的同时,孩子们也回馈以最纯粹的真诚与爱意。虽然“三下乡”之旅只有短短十天,但孩子们会把老师的每句话记在心上,会在任何见到我们的地方来一句“老师好”,会在我们发小礼物的时候记得给自己妹妹带一份,会关心我们吃的习惯吗、住的好不好……我感叹于他们的坚毅与乐观,感叹于他们与世界交手时的兴致盎然。在最后的最后,与其重复哪些“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我想说,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孩子们本身便有无穷的力量,他们需要更多来自于外界的鼓励与支持。
去成为军人,奔赴祖国的边境;去传承武术,为家乡武术之乡添砖加瓦;去放声歌唱,成为最棒的歌手;去做一个法官,去伸张你的正义;去做一名医生,治好你在意的那个人……去追自己的梦。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制作植物图鉴手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桂婷婷 供图
看到青云信箱里孩子们留下的话总忍不住心里咯噔一下,哭过、唱过、舞过,感谢孩子们带给我这段时间的美好际遇。如学生江山所说,我会坚持用这颗炽热的心去温暖更多的人,也许这就是“三下乡”之于我个人的意义。在孩子身心智力发展的黄金期,我们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学、同玩,向他们讲述自己大学里的见闻,为孩子们带来科学文化课程。如同星火,为山区孩子带去更多希望。希望以后的以后,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再次与广南的孩子们相见,孩子们能喊出一声,“你是重庆大学的老师,你是江浩老师”!时间会记得!(通讯员 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