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漫步老街,觅寻古韵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文化在我们的身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作为一名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我应该积极的去了解并亲身探索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是来自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寻古风遗韵实践调查团的慎天意,怀着对了解传统文化的向往之心,7月15日,我跟随安徽工业大学的寻古风遗韵,齐心共筑乡村梦实践团队去到了安徽省颍上县管仲老街完成实践调查活动。

  听闻《淮颍赋》称赞此处"物阜民丰,里巷有管仲高论",我便来到这里领会属于安徽的传统文化。昏暗的夜晚使管仲老街的光辉更加炫目,点点黄昏般不耀眼的光芒,更辉映出老街的古韵古风。其中充斥的管仲文化和民俗文化更深深吸引着我。进入其中,一派明清时期皖北合院民居和商业街建筑就展现在我的眼前,宝塔,凉亭,民居,种种建筑给了迎面扑来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是对于古代建筑的欣赏,是对其美感的惊叹,种种想法我也不是很清楚是什么。我也有幸看到了皮影戏和花鼓灯的表演,看到了糖画的制作过程,在心愿庭许下了对未来的寄语,古典的氛围萦绕在我的身旁,我不禁缓缓前行,想着古人是多么智慧,一张幕布带给了无数人简单的快乐,食品艺术是多么令人难以想象,而在这种一派祥和的气氛中,我看到了,听到了,尝到了这些传统文化。这是切切实实身体感受到的,是虚实结合的感受,带给我的感觉更是不同的,在游玩的过程中可能并没有过多的去在意这些感受,只是单纯的去享受它们所带给我的快乐,而在我动笔之前,这份感觉愈发凸显出来,没有对于这种感觉描述的思绪迸发,仅仅是出现了更加想去贴合,去想了解更多的想法。

  当时漫步在青石路上,享受着黑夜带来的宁静,听着周围人群的欢声笑语,我更加思考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当今快节奏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时代的高速变迁,始终会让很多的"老东西"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而慢慢消逝在人流的背后,这是难以避免的,社会的硬性需求影响着年轻人的价值观,往年的"老东西"已经不值得他们去追求并继承,这使得其越来越落寞,在未来不知道多少岁月的催促下,又还能存在多少有着独特魅力的"老东西"呢。那么,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又如何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呢。随着国家的积极号召,传统文化在近些年已逐渐的展现在普通大众的眼前,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当代年轻人不妨另辟蹊径,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为自己添一份古色古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承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使命,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维护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得到的是古今上下五千年的瑰宝。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隶属于文化传承者的使命,而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责任,丢失了属于自己独特文化的国家,又能有什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那些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也是构成国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往往充斥在其流传的传统文化中,这是没有具象意义但无法被剥离的精髓。走过了青石路,走过了凉亭,宝塔,看着挂在管仲老街牌匾周围的红灯笼,被昏黄的灯光照着,我不禁幻想在遥远的过去,是否遍布是如今这些传统文化的身影,那么,那种光景又是怎样的风采。未来的脚步无从追寻,过去的足迹捉摸不定,唯有当下,踏实我们的每一步,追寻传统文化的身影。传统文化熏陶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在乎其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而应在意其改变了我们什么。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传承了多少充满韵味的传统文化,这些历史瑰宝赋予我们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是无价之宝。而我们为之回馈的必然不是呈现于现实中的表象,而是内在的升华及为中华担当。在未来的无尽征程中,肩负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任务的中国青年们,当不负使命,用于担当。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有担当,有文化的青年。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可能还做的或有欠缺,但我获取了在这次活动的宝贵经验以及对那些传统文化的所见所想,使得我受益匪浅,总体来说,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践活动。见识到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非常充实的一次经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因此,下一次我还会踏上新的追寻传统文化的旅程。那么,此次"三下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通讯员 慎天意)

图为到心愿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慎天意 摄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