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帮助所有人,却能播撒心灵希望。怀着这样的初衷,由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同学组成的支教小分队于2023年暑期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大仓小学开展了为期18天的支教实践活动。
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目的地大仓小学。等待着我们的是一群未曾谋面的小机灵鬼,是人生地不熟的环境,是未知的住宿条件与教学条件。但让人痛心的并不是我们将会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而是这群孩子已经身处在了什么样的环境。距离镇上十多公里,由镇入村,荒无人烟,零散的房屋,稀疏的村落,密集的药店。我未能在这里看见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孔,停留在这个村落的是孩子与中老年人,即所谓的留守儿童。而这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言而喻了。三言两语之间,难言其环境指恶劣,但是,我能所言的便是这里需要的就是我们,是新鲜的血液与青春的活力。酷暑烧起的是我们心中的热情,能像蒲公英一般把爱播撒到这里,能尽一份绵薄之力,为这里的祖国的花朵带来爱与欢乐便是我们社会实践最大的意义。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队伍到达自贡市贡井区。在简单的休整之后,我们一起前往批发市场为孩子们购买一些学习用品。烈日炎炎,但也止不住我们快要见到可爱孩子们的雀跃心情!
次日一大早,我们就动身前往大仓小学,还幸运地搭上了村民的爱心便车。一进学校,校长便亲切地接待了我们一行人,带领大家参观大仓小学的建设情况。之后,我们来到了孩子们聚集的几间教室,在见到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后,队员们赶紧把准备好的书包、笔记本、文具亲手送到他们的手中,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心里也暖融融的!
在教小朋友们唱歌、玩游戏和讲故事的同时,他们同样也教会了我怎么样去当好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与孩子们说话时总要弯下腰,或者是曲着膝盖,尽量做到与学生的视线平行,让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感觉。其次,由于孩子们心智发育还不够全面,笑容是他们最喜欢看到的表情。小孩子难免又几分调皮捣蛋,但我们还是应该微笑着面对他们。笑,可以消除他们对陌生环境与陌生人的恐惧;笑,可以培养学生们阳光的心态;笑,可以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挫折与错误,而不是逃避。与小孩子说话时要语音和善,语调平和。孩子们是很愿意和和蔼近人的老师交朋友的,也愿意听这样老师的话。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也发现这里的学生非常认真、刻苦。虽然条件与市里相比差了很多,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在校园里很早就可以听到、看到学生们在读书,课堂上学生们目不转睛,自习课上也是踊跃提问。这和市里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次支教活动中,虽然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们还是相处的很愉快。我们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生活,给他们带去了新的知识,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我们的付出不需要回报,如果真的要的话,那他们已经给了,他们天真的笑脸、他们纯洁无暇的心灵、他们的懂事、他们的成长就是世界上学生对老师最好的回报了,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
在这群孩子中间,留守儿童占大多数,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祖辈们生活在一起,虽然父母平常不在身边,但是孩子们却十分乐观,并扬言道,他们一定会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报答父母。游戏之余,我们还向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大学生活,我们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开阔眼界,将来为家乡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争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家乡有贡献的人!看着孩子们听讲时那一张张稚嫩又严肃的脸,我仿佛看见了他们一个个未来都会有所作为的模样。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我的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教书不仅是教知识,还是育德行”。此时,教育的子弹正中眉心!
图为支教队员组织大仓小学学生进行手工作品展示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丽萍 提供
第三天,我们决定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还要让他们明白运动的重要性。在同学们的期待下,迎来了大仓小学夏季运动会。在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队员身上的那一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而又毫无怨言的可贵精神,虽然路途坎坷,但再大的风雨也无法阻挡我们将活动进行到底的决心。让每一名志愿者的爱心伴随着留守儿童慢慢成长,让他们知道,他们其实并不孤单。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群最可爱的人,永远都在默默地陪伴他们,那就是我们的青年志愿者。看到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不管再辛苦,也值了。是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也是最好的明信片,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脸,就像那纯洁的百合花,在这里肆无忌惮的绽放着。也许,当我们抬头仰望蓝天时,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只因我们曾经努力过,曾经付出过,只因我们真正地体会过了,什么是乐于助人,当你真正奉献出爱的那一刻,你是幸福的。台上老师拿着发话器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台下“一名名记者”举着相机在场内跑来跑去,为大家拍摄下每一个出色难忘的瞬间。这一幕幕,没有语言可以表达,也无法将它保留,但感动留在我心间。
图为支教队员组织大仓小学学生进行体育竞技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林 提供
在支教期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我们”的宗旨和理念贯穿始终,我们会根据孩子们学习的薄弱环节和课程的缺失,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娱相结合的课程。不仅如此,我们还每天利用放学时间到孩子们家中家访,和孩子们一起帮助家中长辈做农活、干家务。课下,我们会和大仓村的书记、村委和校长一起讨论大仓村的地理位置、留守儿童问题、学校建设、经济建设等问题,为大仓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希望大仓村能在未来成为一个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经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重新认识了农村,重新认识了自己。
这次活动也把我从理想社会拉回了现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涉世经验等等,同时给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我不断发展这些方面,有利于我今后走向社会。作为一名大学本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不可避免的落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我们必将身体力行,实现农民朋友们的愿景。通过这十多天的洗礼,从新农村建设村到自然村,从留守儿童到孤寡老人,我们接触了农村里所有不同的角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我的能力,了解了社会的现状,更多的是带给的我们不少思考的角度,看清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如火如荼的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当前体制下,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要做到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方政府还要下很大功夫。从我们参观的新农村建设地区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只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占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留守儿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从改善农民工待遇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两方面同时入手,以减缓贫富差距,达到城乡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也许,我的观点还很肤浅,不过这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改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下乡活动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大家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下,也都一一得到解决。其中的辛酸与感动,我想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到。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我们将以此作为人生新的起点,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继续向前,回首三下乡的路,那份深深的体验和感动,仍如烙印般深深地烙在我心。我愿将这份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热爱,转化为我未来生活的动力和行动的准则,用我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界,去实现那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体验,但我愿意,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生活的意义,也是我对社会的责任。(通讯员 徐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