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青春之旅,不负相伴

   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师范生,我怀揣着对支教的热情与向往毅然决然地报名了学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本次活动于2023年暑假的七月份进行,此次三下乡活动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精培小禾 筑梦大丰”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了澄迈县大丰学校。
  三下乡过程的点点滴滴,我直到现在仍然历历在目,它们是我宝贵的回忆,更是我生命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每当我想起大家在课堂上认真授课的样子,想起大家在活动中在忙碌的身影,想起大家尽职尽责的模样,想起学生淳朴的微笑和一声声的“老师好”,我高兴满盈。三下乡的经历所带给我的这种成长,何其珍贵!何其幸运!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始终明白,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光有理论上的学习是不足够的,实践更是必要的,此次三下乡之旅,给了我一次亲身实践体验的宝贵机会,让我能够真正在实践中求真知,也让我能够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去。此次三下乡,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这是我第一次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去给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孩子们上课。作为课堂支教组的老师,我负责给孩子们上国学朗诵课。面对五年级的孩子们,《论语》对他们来说有些过于枯燥,刚开始有一点逆反情绪,总是会问“老师,我们这节课能不学这个嘛?我们想要上体育课,我们想要看电影”,当时的我一下子慌了神,不知如何应对这种“质疑”,很感谢负责五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代明珠同学帮我震慑住了孩子们。在之后的学习中,通过论语小故事的讲解,孩子们也慢慢走进《论语》、慢慢接受《论语》了,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中,甚至在最后一天的文艺汇演时孩子们都积极报名参加论语的朗诵节目。朗朗的读书声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热情,更让我明白,孩子们的厌恶情绪大多只是一时的,这种厌恶情绪都是可以转变的,我们作为老师需要耐心地去引导孩子们帮助他们完成转变。
图为国学朗诵课孩子们举手积极争取领诵的机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雨萱 供图
  同时以通讯员身份加入支教团队的我,我除上课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精彩瞬间,用笔下的文字为活动做宣传。作为镜头的记录者,我看到了手工课孩子们眼睛中的满心期待,整堂课上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看到了孩子们在体育课上在支教老师们一遍一遍的细节示范中逐渐从局促到安心,尤其在掌握了某个诀窍或者完成了某个动作时,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更看到了孩子们积极的反应对支教老师们的信心的影响,因为孩子们在课程上的活跃表现,让支教老师们逐渐在课堂中从些许紧张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图为孩子们手工课作品的展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雨萱 供图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晚修的作业辅导,在孩子们的踊跃举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被需要”,每当解答完他们的问题时,我的内心就会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满足感。每每这时,我都会想“这趟三下乡来对了”。
图为晚修课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辅导作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雨萱 供图
  十天时间一晃而过,从刚开始上课时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到十天后课堂上的欢乐互动,从刚开始团队成员间以同学相称的距离感,到十天后亲如兄弟姐妹以亲昵“小名”相称。我想无论是老师们,还是孩子们,在这十天中一定都收获满满。
图为文艺汇演结束后志愿者们的合照,其中部分老师们学着孩子们上课举手发言的动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雨萱 供图
  年少时不喜离别,但是鸟儿总要振翅飞翔,独立经历风雨磨难。作为老师,我希望我们的短暂相遇能够带给孩子们继续向前飞行的勇气和力量。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大丰学校的孩子们加油!(通讯员 熊雨萱)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