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蜡染小队:星未灭,火未歇

  湘西凤凰古城,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这次的实地调研,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临时团支部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蜡染文化传承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这里。在这里,我有机会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蜡染传承人王耀、姚六菊和熊承早老师,听他们讲述蜡染的故事。

  当我踏入凤凰古城的石板街道时,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古老而纯净的时代。湘西凤凰古城,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展现着浓郁的文化底蕴。街道两旁的木质建筑,雕梁画栋,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在阳光的照耀下,古城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仿佛带着古人的呼吸,让人沉醉其中。

  我们来到了王耀大师的蜡魂馆。工作室内弥漫着浓郁的蜡染气息,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蜡染作品,每一幅都是一幅艺术品,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阳台上,挂满了晾晒的蜡染布料,来自于大自然的靛蓝色彩在阳光下闪烁着纯净的光芒。屋内有一张古朴的木桌,桌上摆放着一块块蜡染布料和一些蜡染工具。王耀大师轻轻地拿起一块布料,细细地观察着,然后熟练地开始点蜡花,白布上渐渐出现了精致的图案。

图为团队成员尝试点蜡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姝璇 提供

  我凝视着王耀大师的手指,他的动作如同舞者的指尖,轻盈而熟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蜡染的热爱和执着,仿佛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生活的赞美和感悟。

  王耀大师告诉我们,蜡染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曾只身一人来到凤凰古城学习蜡染技术,如今已经是一位资深的蜡染传承人。他开创了泼墨晕染技法,为了让作品呈现出特殊的肌理,像水纹一样源远流长,也像云雾一样具有飘渺的灵性。他说,蜡染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艺术,每一步都需要精确地掌握,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我们还见到了姚六菊老师,她是蜡染技艺的研究者和传承人。她告诉我们,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传统手工艺也逐渐失去了传承者。姚六菊老师希望通过她的努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蜡染的兴趣,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我们还有幸采访到了熊承早老师,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蜡染艺术家。择一事,用尽一生的执着与热情。勾一幅图画,用色彩染出肌理。一招一式,一张一弛,循环往复,染一幅作品如一次修行,牵扯出人与蜡染之间的勾连,染一幅作品也如一场倾诉,道不尽手艺人的情感。每个纹样都是一个故事,我们在那一蓝一白和一勾一画之间,仿佛看见了绚烂的历史长河和千百年文化的滔滔不息。

  在与王耀大师、姚六菊大师和熊承早老师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蜡染的热爱和执着。他们不仅是蜡染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蜡染,让这门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毕竟,蜡染蕴含着悠久中国历史文化的根与魂。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历史烟云里铭刻着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要见证精彩的现在,更需在历久弥新中孕育更美好的未来。

图为阴雨天的凤凰古城。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任姝璇 提供

  从土地的馈赠,到流水的转化,最终由双手成就出这般靛蓝。湘西凤凰古城的蜡染文化,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将我们带回到过去的岁月。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价值,也看到了传承人们对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蜡染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纸上》里写,“人类的脚步和灵魂从未停止过流浪,在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也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在渐渐远去。”当下以蜡染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发展空间狭小,传承人们也面临着种种困境。但只因他们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他们选择热爱与坚持。源远的非遗文化便是那般星河,我们便是那守望着星光的薪火。星未灭,火未歇,保护非遗文化,让它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讯员 任姝璇)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