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革命记忆,探索乡镇发展新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技术学院“循迹·筑梦实践团”于2023年暑期走进革命老区泰兴市黄桥镇,以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用青年视角深刻感受黄桥决战精神对老区发展的引领作用。此次调研活动包括“红色历史传承”、“乡村致富道路”与“特色产业发展”三个专题。实践团成员通过对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全国文明村——祁巷村和乡镇企业江苏凤灵乐器集团的走访调研,深入挖掘黄桥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感悟革命老区在思想教育、乡村振兴工作和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设工作,切身感受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时代新发展。
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实践队员们刚走进黄桥镇,就看到多个纪念抗战岁月的建筑:黄桥战役支前委员会旧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在红色建筑前,队员们驻足沉思,新四军的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身影似乎跨越历史的阻隔,出现在队员们的脑海中。
随后,队员们走进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一同学习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斗范例和革命精神。为深入了解黄桥决战精神在当地的传承和发扬,实践队员们向纪念馆宣教部钱书琴主任进行了深入访谈。“最重要的还是把这种‘党群团结,永不服输的红色精神’在黄桥镇传承下去。”钱主任这样总结,“我们一直在努力,让黄桥的红色血脉不断延续。” 在提到纪念馆发展愿景时,钱主任表示,要让红色精神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从战火中走出来,再难再苦都已经经历过;新时代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于黄桥人民来说,铭记决战精神,利用本土资源,党群一心,砥砺前行,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在调研实践中,实践队员们深入感受到,红色故事和红色传统是乡镇基层群众集体历史记忆的载体,更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底蕴、底色和底气。在黄桥镇,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高度重视“党群团结,永不服输”的黄桥决战精神,主动赓续这一红色血脉,并把这一精神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共同谱写了新时代“黄桥决战”新篇章!
见证乡村发展,探索振兴之路
“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祁巷村位于泰兴市黄桥镇,拥有多项国家级荣誉,是不折不扣的“明星村”。但曾经,这里却是黄桥革命老区有名的贫困村,是泰兴市连续6年重点扶持的经济落后村。
在2001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全村3600多名选民用高达96%的选票,将该村能人、单腿残疾的丁雪其选为村主任,几年后,丁雪其又当选为村书记。十几年来,在这位“单腿书记”的带领下,祁巷村凭借敢闯敢拼的韧劲,深挖资源禀赋,奏响特色产业、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三部曲”,实现一个“老区贫困村”向“先进富裕村”的完美蝶变。
实践团员们通过实地采访祁巷村委书记丁雪其和当地农户,发现乡村振兴需要实现政策、人才和技术等多方面结合,但更重要的是党建引领、干群齐心。“我们祁巷村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我们都是党员,要敢于优先打头阵!”交流会上,丁雪其书记如是说。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黄桥镇不可能迅速崛起;没有党员和党委会的努力,祁巷村不可能在十年内由一个贫困村走上“全国文明村”的致富道路。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村企员工的生产环境,祁巷村党委为企业购买环保喷涂设备;为了助力乡村旅游,政府斥资完善小南湖风景区……祁巷村的发展靠的是将党员作为传声筒,将党的精神和政策传达给群众,敢为人先,以身作则,群众与党员同心合力,携手共进。而这正是黄桥决战精神中“党群团结,永不服输”的生动体现。
聆听悠扬琴声,感悟产业升级
江苏凤灵集团是黄桥镇的龙头企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小提琴出口基地。实践团队走进江苏凤灵集团,通过实地参观生产线、与生产负责人李经理进行调研访谈的方式,探寻产业升级的成功密码。“我们凤灵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因素,一个是国家政策,第二个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第三个我们凤灵集团的努力。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凤灵乃至整个黄桥乐器的产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李经理在接受访谈时如是说。在当地政府的精心组织下,黄桥镇打造了一批产业集群,既推动了产业升级,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抓手。正是因为黄桥镇内部出现了多种产业融合、多种制造业相互支持的经济结构,才让黄桥镇完成了历史性的飞跃。而江苏凤灵集团,正是产业集群政策的受益者。
在调研结束后,李经理表示:“大学生实践团紧跟国家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精神,在交流会中展现出来的优秀素质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