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北医学院青马班“青聚海晏,同星筑梦”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四川省南充市和青海省海晏县,通过学习比较川青两地的剪纸文化,求同存异,打破文化壁垒,促进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将剪纸艺术与“两弹一星”精神相结合,用传统文化讲好中国精神,推动“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播。
嘉陵剪纸立新意传承发展寻创新
嘉陵剪纸和河湟剪纸分别是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加以川青两地的独特地理位置、民族文化逐渐演变而成。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两地剪纸除了共通之处外,还存在着较多差异。小小剪纸蕴含着大大智慧,不论是高耸林立的写字楼,还是有迹可循的街边装饰品,在其中都能找到剪纸文化的元素。
在南充,实践团有幸邀请到了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华江,为全体成员介绍了嘉陵剪纸的历史起源以及剪纸技巧,帮助实践团成员更好掌握如何用一把剪刀、一张纸片剪出需要的图形。杜华江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东方圣贤》《百岁老人》等几幅其职业生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逐步拆解分析精致的剪纸作品,帮助成员们巩固剪纸理论知识,欣赏剪纸绝妙之美。他鼓励大家关注剪纸文化,助力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图为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华江介绍剪纸作品《东方圣贤》。周宇 供图
在动手环节,杜华江根据“两弹一星”精神内涵,首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了如何在剪纸上刻画出与其相关的元素,然后通过亲自示范的方式展示了一幅剪纸如何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精美,在示范结束后,杜华江鼓励成员们积极尝试,采取阴刻、阳刻等剪纸手法剪出自己心中的“两弹一星”。
交流学习后,实践团成员旋即携着在杜华江处学到的宝贵剪纸知识,前往南充市安汉路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向社区小朋友们介绍精美的嘉陵剪纸,将嘉陵剪纸中蕴含的民俗之彩,嘉陵之风宣扬传播。
实践团成员首先以简单的剪纸图形引起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随后向大家简单阐述了剪纸的方法技巧,帮助小朋友们更好了解剪纸之美。在学习了基本剪纸办法之后,实践团成员以卡通版的“两弹一星”模型为例,向大家讲述如何剪出心中的“两弹一星”。与此同时,“两弹”精神的内涵、来源、发展亦在剪刀的反转与手指的持握间潜移默化传授给了一众小朋友们。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社区小朋友介绍如何通过嘉陵剪纸传达“两弹一星”精神。李响 供图
川青剪纸问异同民族文化促交融
河湟剪纸与嘉陵剪纸同属中国剪纸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汉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海晏县,实践团邀请到了河湟剪纸“守艺人”陈凤英讲解河湟剪纸的发展历史和技法手段,结合实践团成员已经了解过的嘉陵剪纸文化,两相比较下,很快就发现了两者差异。
在陈凤英讲解后,实践团成员及时与老师交流了在剪纸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与老师分享了嘉陵剪纸的技巧思路,进一步对汉藏两地的剪纸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陈凤英更是表示以后会前往南充与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进行更深入文化交流,丰富汉藏两地的剪纸文化,助力中国剪纸的传承发展。
图为陈凤英为海晏县社区小朋友们演示河湟剪纸的技法。徐歆悦 供图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是学习的重要法宝。实践团成员与社区青少年根据陈老师的教授,开始在纸上进行剪纸尝试,大朋友和小朋友结伴探索,互相学习,展示汉藏同胞相亲相爱、中国青年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向当地青少年介绍了“两弹一星”精神,并且示范如何在剪纸上剪出氢弹、原子弹等模型,在双方的共同探索下,最终剪出了二十余幅满意的作品,大家相互赠送作品,用作品寄托汉藏情谊永相传、汉藏民族心连心的祝愿。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小朋友们展示制作完成的剪纸。周宇 供图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以剪纸沟通川青两地、以行动推动汉藏交流,川北医学院青马班“青聚海晏,同星筑梦”民族团结实践团始终坚持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汉藏文化的了解,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李远东 吴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