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现今农村发展现状,7月15日,西南石油大学“星火助农实践团”来到四川省眉山市文宫镇岔河村开展实践调研,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实况。
“农民能靠的,就只有脚下这片土地”,在西油实践团的调研中,岔河村第一书记夏成立这样说道。夏成立表示,“乡村振兴”,对于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岔河村是一个缩影,从中能看到中国乡村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
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西南石油大学“星火助农”实践团来到了文宫镇岔河村。文宫镇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文宫枇杷色泽橙黄,果大色艳,汁多味甜。依托这一特色产业,岔河村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当地农民的生活改善和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为星火助农实践团在进行访问调研。王凯文 供图
和夏成立了解过基本情况后,西油实践团便开始进行实地考察。为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对居民生活的改善,西油实践团的队员以小组形式去到不同村民家中进行实地调研,与村民们亲切交流。
当谈到家中的水电情况,其中一户村民热情地说到:“用水噢!现在用上自来水了,不用去井里挑,方便的很!”在西油实践团走访调研的近30户人家中,村民们普遍对用水用电较为满意,反映水电供应稳定。不过,唯一遗憾的是村民家中仍在用柴火做饭。夏成立表示,正在与天然气公司商谈相关事宜,通天然气正在逐步推进中。
西油实践团从夏成立口中了解到,该村历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镇上也设有地质灾害监测局,于是西油实践团立即前往镇上进一步了解情况。
一位负责人表示,岔河村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貌状况等原因,下雨天容易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逢雨季,地质局会进入紧急状态,时刻监测滑坡状况,如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会立即通知村委会进行居民转移。每年转移人数在40人左右。同时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已经拨款1500万进行了打桩加固等措施,要最大限度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
在实际考察的路途中,西油实践团的成员们发现了不少果树遍布青山绿野。夏成立介绍说,岔河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便是果树种植,主要种植的果树包括枇杷、葡萄、水蜜桃等。如今村民依靠水果种植的人均收入为15000元左右。实践团在夏成立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大棚葡萄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一进入果园,葡萄的清香便扑鼻而来。一串串晶莹嫩绿的葡萄长势喜人。夏成立边走边介绍说,葡萄为较为出名的“阳光玫瑰”品种,由于优良的品质,每年的葡萄都被抢售一空。说着夏成立便摘了一些已经成熟的葡萄给实践队员品尝,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葡萄“清甜可口”。
从葡萄的选种一直到葡萄的收获,每一个环节都有农技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这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夏成立说,既不愁技术也不愁销路,村民的收入有了切实的保障。
图为夏成立正在为实践团介绍当地刚种植的葡萄。王凯文 供图
这几日,正好是给葡萄修剪枝桠的日子。果园里有几位果农拿着剪刀已经忙开了。于是实践团的成员决定请教果农如何修剪,并帮他们修剪一部分,减轻果农的负担。很快,果园里就遍布了西油实践团的大学生们。果园里一阵齐刷刷的“咔嚓声”,果农们纷纷笑着说:“人多力量大。”
据了解,岔河村的经济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这几年,有其他的村庄开始拓展羊肚菌养殖业务,岔河村也想尝试种植羊肚菌。然而,羊肚菌的种植需要较高成本的技术支持,目前相关种植始终难以开展。
夏成立表示,回首过去的成就,岔河村做到了地区领头羊的地位,让人感到骄傲。然而乡村振兴不仅仅只是过去时,更重要的是进行时、将来时。目前还有的困难如通天然气、拓展种植业务等没有解决,所以仍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
“可以看到的是,岔河村也为中国其他村庄的发展提供了思路,要学会因地制宜,挖掘地区特色产业来为‘乡村振兴’赋能。”团队负责人表示,这几日方方面面考察让西油实践团的成员更加坚信乡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龙俊成 米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