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郑州大学师生跨越六省实地调研 追寻红色记忆

发稿时间:2024-08-29 14:0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7月24日至29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开展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地调研暨“我是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研思行”社会实践活动,重走红色征途,追寻红色记忆,探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留下的革命文物与红色遗迹。

  据悉,调研团队分为两队,跨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六省,沿途经21个县(市、区),涉及地方革命遗址、纪念馆40多处,与地方相关部门交流座谈8次,总行程近4800公里。

  重走红色征途,追寻先辈足迹

  调研一队以山西长治黎城县的上党战役旧址纪念馆为第一站,经过邯郸、濮阳、济宁等地的13个县(市、区),探访革命遗址、纪念馆20余处,调研刘邓大军鏖战鲁西南,渡黄、沙、汝、淮行程中的严峻挑战和艰辛考验。

图为一队成员在雨中调研彭店会议旧址。高梦瑶 供图

  二队从信阳市商城县的五里山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开始,途径新县、黄冈、六安等鄂豫皖三省的9个县(市、区),走访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近30处,调研刘邓大军最终挺进大别山,建立并巩固革命根据地所经历的艰难险巇和百般波折。

  谈及这段时间的调研经历,团队成员杨淇童说:“刘邓大军在这些地方留下了宝贵的红色遗产与文物资源,在时间的洗礼中,早已同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名物和发展成果紧密融合,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在搜集革命资料、感悟厚重深刻的红色历史文化之余,深刻体会到了大别山精神在时代中的传承与发展。”

  7月29日,两支团队在安徽省临泉县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会师。

图为两个调研队在临泉县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会师合影。高琛琛 供图

  搜寻档案资料,开启对话交流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与地方党史、革命文物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以及群众深入交流、建立联系,在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风土名物、发展成就基础上,做好党史、文史、革命文物等图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以及影音资料的摄录。两个小队共与地方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档案馆、纪念馆等举行8次座谈。

  “双方在交流刘邓大军的战史之余,共享当地原始档案资料,互换研究成果,并对后续长期的交流合作展开期许,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团队成员韩瑞芳有感而发。

图为调研二队成员与蕲春县史志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座谈。高琛琛 供图

  赓续红色血脉,助推乡村振兴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众多分布在乡村的相关遗址遗迹与革命文物,亦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了多起利用当地丰硕红色资源反哺乡村振兴的事例。作为土生土长的信阳市商城县人,带队老师陈杰介绍道:“河南省信阳市正以光山王大湾会议旧址、尤太忠将军故居、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新县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等景点为核心,积极推动沿线红色遗址遗迹资源的整合开发,打造‘千里跃进’的红色文旅路线。”

  在拍摄、搜集资料之余,团队成员还发现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正通过修缮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举办银杏文化节,吸引游客,售出特产,拉动本地经济发展。

  “除了这些已利用修缮或正在保护利用的革命遗址,还有一些与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相关的旧址遗迹,由于种种原因,已变成了断壁残垣,正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团队成员武文焕在调研新县刘邓大军旅以上干部会议旧址残骸时不禁感概,“科学地研究、保护和利用这些革命遗址遗迹与文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而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些旧址文物,如何将其背后巨大的精神资源转化为物质效益,也是时代留给我们新一代青年的课题与使命。”

图为调研团队用无人机拍摄的刘邓军旅以上干部会议旧址残骸。武文焕 供图

  “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一锤定音的艰辛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创造了不朽的奇迹,其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带队老师张雷总结说。

  据介绍,本次活动也是正在开展的“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赋能乡村振兴调查与研究”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的组成部分。接下来,调研团队将运用专业知识,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在已搜集图文资料、摄录影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工整理,撰写调研报告,举办专题展览,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王祥龙 高琛琛 武文焕)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