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渔樵耕读传古韵 青春扬帆助振兴

发稿时间:2024-09-09 13:1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为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探索乡村振兴的“农业+旅游”品牌化发展模式,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赴安徽省黄山市“徽风锦城萦,乡兴富路明”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安徽黄山祁门县渚口乡,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对渚口乡“渔樵耕读”特色品牌进行调研,并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长相结合,收集整理一手资料,为当地拍摄、制作宣传视频。

  渔:清泉鱼影,渚口“祁”遇

  在祁门县渚口乡樵溪村,村民借天然原生态的山泉水养殖独具特色的泉水鱼。樵溪村的泉水鱼肉质细嫩、营养价值极高,但一直苦于无法打开销路。

  “我们这个水啊,那是清澈见底,甘甜可口!养出来的鱼的品质也是非常的高。可惜啊,我之前尝试过推广,但是效果不好。”农场的负责人如是说。

  实践团队细致参观了养殖基地,交流了解了泉水鱼养殖的现状;前往山泉水的源头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水质与环境,并沟通了解了当前泉水鱼推广销售的困境。据悉,泉水鱼立足渚口乡地域优势,占用土地少、投入资金少、劳动强度低而产品价值高,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经考察调研,实践团队针对泉水鱼推广提出建议意见,包括利用影像资源进行全媒体宣传增加曝光度、通过农产品电商带货进行精准营销等,并制作了渚口乡泉水鱼宣传视频,以便后续进行更深入的品牌化研究和推广宣传。

  樵:林木赞歌,“根”随自然 

  实践团队走访渚口乡滩下村,以滩下村的林木资源和鲁溪湾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展开考察。村西有一水口林,内栽有樟树、枫树、红楠、枫香、苦槠等近百棵树木。关于滩下的好水质,村民们受访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地势原因,水流经过长久的过滤与沉淀;另一方面,也跟当地人对山水的敬重和亲切有关。

图为实践队参观根雕工作坊时拍摄的根雕作品。徐楚谦 供图

  此后,实践团队去往渚口乡大北村,走访调研多家根雕工作坊,并与当地根雕工作者交流了当前渚口根雕业的基本发展、推广、收益情况。

  采访过程中,一位根雕工作者笑着说,“这个根雕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独一无二的,它就像是把大自然搬进家里。”渚口乡的根雕业以“随形”为特色,不仅是承载着几代村民的记忆与情感,是人与自然交流的见证,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

  结合在滩下自然村的调研成果,实践团队将二者综合考量,提出以“樵”为核心的渚口农旅发展方向。

  耕:耕声悠远,茶香绵延 

  在祥源公司的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博览园负责人与实践队员进行座谈交流,介绍了祁门红茶制作工艺、宣传推广等基本情况,并带领实践团队实地参观了祁门红茶种植园地与制作工坊等。

图为祁红博物馆馆长接受实践队采访。徐楚谦 供图

  祁门红茶品鉴中心负责人王胜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祁门红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宣传不足、国内品牌竞争力弱等问题。

  经过考察,团队提出意见建议,包括积极开展茶旅融合,打响祁门红茶这一品牌,以及实现祁门“渔樵耕读”文化的联动等。

  读:耕读相伴,古韵深长 

  祁门县渚口乡渚口村是一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通过探访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贞一堂、一府六县,走访当地村民,采访《渚口村志》编纂者倪世治老人与采茶扑蝶舞表演团队负责人兼非遗传承人倪赛华女士,实践团队基本了解了渚口村可利用发展的文化资源。当地的村民们也表示,为渚口村丰富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也希望它们能向外推广,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咱们渚口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古老村庄。”倪赛华接受采访时说道。她也认可,采茶扑蝶舞和渚口历史古迹的巧妙结合,可以为祁门渚口的乡村旅游增添更强的“耕读文化”内涵,有助于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采访非遗传承人倪赛华女士。 朱彦婕 供图

  “祁门县渚口乡渔樵耕读文化独具徽派特色,而渔樵耕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辨识度,在农旅项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实践团队结合实地考察成果进行了探讨,提出综合渚口丰富的农旅资源,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一文化,将其联合并打造为特色品牌,打通全域旅游资源的壁垒,使农旅产业整体性更强,可以有效实现资源转化,实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助力祁门县渚口乡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朱彦婕 陈美西)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