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牢防疫盾,护航畜牧稳发展。1月15日至17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立竿‘检’影”实践服务团来到山东省蒙阴县垛庄镇,这里虽已建成梅花鹿良种繁育基地,存栏量可观,但因养殖经验的普遍缺乏,疫病传播风险十足。团队立足专业,用实际行动,把知识和技术带到乡村,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既帮助解决了当地产业发展的难题,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真正做到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服务社会中,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走访调研,洞察养殖困境
为洞察当前养殖业所面临的困境难题,实践团走访了当地多位养殖户。在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深切感受并学习了他们在长期养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日常喂养,根据不同季节、生长阶段精准调配饲料,到日常管理,保持通风、干燥等环境条件的技巧,都展现出他们的专业与用心。
然而,当谈及动物疫病防控时,养殖户们的无奈与担忧溢于言表。他们虽然对一些常见的小病有简单处理办法,但面对如鹿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严重疫病时,知识储备和应对经验明显不足。多数养殖户表示,一旦发生严重疫病,只能依靠外部兽医援助,自己在早期识别、初步防控方面几乎无从下手。而且,对于疫病的传播途径、科学预防方法,他们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些情况让实践团意识到,提升养殖户的疫病防控能力刻不容缓。
图为“立竿‘检’影”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养殖户交流。韩在勇 供图
精细筹备,筑牢防控根基
实践团来到梅花鹿良种繁育基地进行疫病检测工作,根据任务明确各成员在防控工作中的具体职责,确保防控任务落实到人。在现场对鹿场的养殖环境、过往疫病发生记录、鹿群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收集详细信息。
根据调查结果,实践团制定了完善的疫病防控方案,规划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检测计划、消毒措施、应急处置预案等。同时,采购了充足的疫病检测试剂、防护用品、消毒药品等物资,为疫病检测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对鹿场的养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能够有效隔离疫病传播。
图为“立竿‘检’影”实践团进行疫病检测准备工作。韩在勇 供图
创新检测,洞察疫病隐患
此次鹿养殖场疫病检测中,实践团运用自主研发的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仪器,其依据国家最新动物检验标准,融合快速检测技术,凝聚了多项前沿生物技术。通过CHO表达系统获得动物疫病相关的E0和E2类抗原蛋白,利用噬菌体展示系统获取特异性纳米抗体序列,再借助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批量生产纳米抗体。将动物疫病抗原蛋白与量子点偶联,制成高灵敏度免疫试纸条,试纸条的检测线与质控线设计精妙,分别对应不同抗原蛋白与特异性纳米抗体。搭配自研的荧光免疫分析仪,不仅能实现动物疫病抗体的定量分析,还具备超高检测效率,1小时可检测200份样品,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方便远程专家即时分析。
团队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在不同鹿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鹿只进行样本采集。采集后的样本迅速被妥善保存,并及时送往临时搭建的检测实验室。在实验室内,团队成员熟练操作检测仪器,严谨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检测步骤。一旦发现阳性样本,团队立即对相关鹿只进行隔离标记,并通知鹿场工作人员加强防护与观察,防止疫病进一步扩散。
图为“立竿‘检’影”实践团成员进行疫病检测现场。韩在勇 供图
倾心培训,提升防控意识
完成疫病检测后,“立竿‘检’影”实践团为提高鹿场工作人员的疫病防控能力,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实用,从常见动物疫病的症状识别、传播途径,到日常防控措施,如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养殖环境的定期消毒技巧等,都进行了详细讲解。
团队还现场演示了自主研发的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样本采集的规范操作,确保养殖户能够直观学习。讲座过程中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大家踊跃提问,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培训结束后,团队为养殖户发放了精心编写的疫病防控手册,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学习。
图为“立竿‘检’影”实践团对养殖户开展培训。韩在勇 供图
展望未来,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团队将持续深耕养殖领域,投入到保障动物健康、提升养殖效益的工作中,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养殖产业的繁荣全力以赴。(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孙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