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种新兴职业——“乡村CEO”应运而生。为深入了解“乡村CEO”的发展状况,分析“乡村CEO”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来自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组成实践团队,于1月21日至1月26日赴浙江省宁波、绍兴的多个典型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当地的领导及“乡村CEO”等进行深入访谈交流。
政府座谈,领悟宏观政策
政策支持,赋能发展。1月21日上午,实践队员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俞红权等领导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乡村CEO”主要破解了农村基层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是乡村发展的一种重要补充力量。引入“乡村CEO”是乡村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队员们也对“乡村CEO”的主要任务、运营实践、发展前景以及新媒体平台在“乡村CEO”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蔡忆宁 供图
实地走访,见证运营成果
实践期间,实践队员们走访了棠岙村、乐安湖村、上英村等多个典型村。棠岙村较早招聘“乡村CEO”,作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强化乡村资源和产业配套,推出特色文旅,运营成效颇丰;乐安湖村正处在正式引入“乡村CEO”的前置阶段,当地村党支部副书记通过2024年“浙江省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的学习,正努力探索适合本村的运营模式;上英村“乡村CEO”通过发展香榧和茶叶等特色产业,突破了乡村地偏人稀、基础薄弱的困境……
这些村庄各具特色,拥有不同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理念:从运营主体来看,大部分村庄成立了强村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主管乡村运营,也有部分村庄以项目制合作邀请整个团队策划整村运营;“乡村CEO”既有受政府聘请入驻乡村的,也有公益式无偿帮扶家乡的。
乡村的发展与变化给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让队员们更加坚信,乡村振兴的愿景必将实现。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棠岙村。蔡忆宁 供图
对话访谈,会面“乡村CEO”
1月21日到1月26日,实践队员们与浙江省宁波市、绍兴市等多地的“乡村CEO”进行深入交流。“乡村CEO”们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凭借着运营经验和专业知识,发挥自身专长,探索乡村发展的特色道路。
同时,“乡村CEO”们也表示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紧缺、人才紧缺、环境资源紧缺、村企协调困难、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前路困难重重,但“乡村CEO”们都充满信心与干劲。绍兴市诸暨市上英村“乡村CEO”庄园在访谈中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期冀,她期待“乡村CEO”可以摆脱对政府的较大依赖,凭借自身力量“反哺”当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浙江省“乡村CEO”专委会副主任林豪。蔡忆宁 供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对“乡村CEO”以及乡村经济运营的新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乡村CEO”突破了聚焦本土人才返乡的传统思路,开辟了人才下乡的市场化渠道和机制,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新的思路。新农人更是兴农人,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乡村发展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愿景。(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蔡忆宁 刘思瑗 田颖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