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村民与游客对垛田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推动地方性法规在基层落地生根,3月21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五名同学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及千垛景区,围绕《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融合了面对面讲解、互动问答、宣传资料发放与调查反馈等多种形式,致力于以创新方式普及法律知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垛田生态保护的意义,共同为守护垛田生态贡献力量。
图为课题组成员线下走访就宣传单为村民们普及法规知识。吴欣怡 供图
面对面普法,增强村民法律意识
千垛镇,作为垛田文化的关键承载地,其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题组成员深入农村一线,主动走进村民家中、田间地头、沿街商铺,结合具体案例,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向村民们耐心讲解条例中的重点内容,如垛田资源的划定与分类、生态修复措施、旅游开发中的环保规范以及法律责任条款等。
在交流过程中,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前对这些规定了解不多,通过此次宣讲才真正明白了哪些行为可能对垛田生态造成破坏,也意识到自身在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和义务。
图为村民在经过课题组成员的普法后填写问卷。李天爱 供图
为了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课题组特别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内容围绕条例知识展开,现场气氛热烈,村民们积极参与、踊跃作答。
在普法宣传的同时,成员们还发放了调查问卷,征求村民对垛田保护现状的看法以及对普法工作的建议,便于后续活动的持续优化。
此外,课题组注重个性化普法方式,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灵活调整宣讲内容和表达方式,如针对老年人群体,课题组更多采用方言、生活类比等方式进行讲解。
互动宣传,让游客成为生态守护者
春暖花开之际,油菜花在千垛景区竞相绽放,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课题组紧抓时机,在景区人流密集处设立普法宣传点,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印有图文并茂内容的《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宣传册,通过直观展示垛田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成果,引导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自觉遵守景区相关管理规定。
图为课题组成员在景区为游客普及法规知识。李天爱 供图
在互动问答环节,不少游客认真听讲后踊跃参与作答,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对垛田生态系统保护法律责任的理解。游客们纷纷表示,旅游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应是环保理念的传递。他们将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文明旅游理念,比如不乱丢垃圾、不随意踩踏花田、不擅自采摘植物等,共同守护这一独特的自然遗产。
活动负责人表示,本次普法宣传活动成效显著,不仅加深了民众对《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的理解,更显著提高了大家对垛田生态保护的意识。未来,课题组将秉持初心,持续推进普法创新模式,让法律知识如涓涓细流,深入基层、浸润民心。共同守护这片被誉为 “会呼吸的田野” 的垛田,让垛田文化在法治的坚实护航下,跨越时空,世代相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吴文俊 李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