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青力青为” 以青春之名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发稿时间:2025-05-19 14: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为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品牌化发展,2025年3月,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青力青为”实践团以“雷锋精神代代传,青春志愿续新篇”为主题,联动师生力量,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从社区环境整治到传统文化传播,从校园文明建设到生态理念科普,青年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社区焕新颜:点滴行动诠释奉献精神?

  3月8日清晨,沽河社区和前北村社区的街道上活跃着一群“红马甲”。园艺学院“青力青为”实践团的志愿者们手持夹子、扫帚和抹布,分组清理路面垃圾、清扫落叶、铲除墙面小广告。有人弯腰钻进绿化带捡拾塑料瓶,有人踮脚擦拭路标指示牌,还有人耐心劝说居民规范停车。经过一上午的忙碌,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整洁的街道映衬着春日的阳光,绿化带中的野花探出“脑袋”,连居民楼外墙的涂鸦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这些孩子真踏实,连角落的烟头都不放过!”居民王大爷驻足赞叹。志愿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化环境,更在于带动居民自觉行动。活动结束后,社区增设了垃圾分类宣传栏,不少居民主动加入日常环境维护队伍。正如实践团成员乔文旭所说:“我们希望用双手传递文明,用行动号召更多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同一时期,高年级志愿者在城阳校区同步开展“校园文明周”活动,清理卫生死角、规范电动车停放、张贴文明标语,近100名师生参与其中。“环境整洁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学生干部更应带头示范。”活动负责人王新炼说。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区内进行垃圾清理。姜灏阳 供图

  茶香润童心:传统文化播种文化自信?

  “同学们知道绿茶和红茶的区别吗?”3月15日,国城路小学四年级教室里,实践团成员通过茶具展示、视频展播、趣味问答等形式,带领小学生走进茶文化的世界。从六大茶类的发酵工艺到崂山绿茶的冲泡技巧,从茶多酚的保健功效到茶艺表演的“凤凰三点头”,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了茶文化的神秘面纱。

  “原来喝茶还能抗氧化!”“我要回去教爸妈泡盖碗茶!”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触摸茶具,模仿志愿者的泡茶手势。活动还设置“健康饮茶小贴士”环节,倡导少喝碳酸饮料、养成饮茶习惯。“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传统文化,既能培养审美情趣,也能增强文化认同。”带队教师张钰扬总结道。

图为实践队员在为小学生科普六大茶类知识。姜灏阳 供图

  绿意沁社区:专业赋能服务百姓民生?

  3月22日,翰林苑社区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园艺学院“青力青为”实践团联合草业学院“绿之益”社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服务:一面展板讲述“福星”苹果的抗病耐贮基因、“琴岛红”梨的育种故事,另一侧陈列着植物标本,科普常见草木的特性;茶艺队现场表演盖碗冲泡技艺,居民们品着崂山绿茶,听着志愿者讲解茶叶储存技巧;有奖问答环节更是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趣味互动。

  “没想到家门口就能了解农业科技!”“这番茄品种是咱青岛农大自己培育的?真了不起!”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活动不仅展示了学院科研创新成果,更让居民感受到“科技兴农”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志愿者王靖淇感慨:“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图为实践队员向社区居民展示茶艺表演。姜灏阳 供图

  青春再出发:雷锋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从社区到校园,从孩童到老人,贯穿整个雷锋月的系列活动,不仅是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该学院以“青力青为”品牌为依托,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建立16个团支部志愿服务分队,制定年度服务计划;将志愿经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5个社区共建实践基地,形成“需求对接—项目设计—成效反馈”服务闭环。

  擦拭社区墙面的污渍、教会孩子端起一杯清茶、向居民讲述一颗种子的故事……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动写照。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以平凡铸就温暖,用坚守传递力量,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雷锋精神从来不是三月来四月走,我们要让它扎根在青年心中。”学院团委书记刘凝表示。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结合乡村振兴、助老扶幼等主题,打造更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志愿项目。(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姜灏阳)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