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的当下,部分老年群体面临“数字孤岛”困境。为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郑州财经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银发伙伴”暑期社会实践团近日深入河南省济源市多个街道社区,开展为期7天的“智惠银龄”专项帮扶行动,通过精准教学、场景实训、安全护航三位一体模式,帮助300余位老年人掌握智能支付技能,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银发群体。
图为队员讲解课堂。华善墀 供图
精准调研定制“适老课堂”
实践团前期联合社区网格员,对北海、济水等街道的60岁以上老年群体开展抽样调查。数据显示,78%的受访老人拥有智能手机,但仅12%能独立完成扫码支付,操作复杂、担心资金安全成为主要障碍。
基于此,团队创新设计“阶梯式教学法”,将智能支付课程拆解为“软件安装——账户绑定——支付实操——安全防护”四大模块,并制作图文并茂的《智能支付操作海报》,用大字号字体、手绘流程图降低学习门槛。
在花园社区活动室,72岁的王阿姨跟着队员小郑反复练习微信支付操作。“以前总怕按错键,现在对着手册一步步来,心里踏实多了。”
据悉,团队累计开展小班教学多场,覆盖了多名老年学员,其中90%的学员能独立完成超市购物、水电费缴纳等基础支付场景操作。
图为老人“沉浸式”听讲。华善墀 供图
实景模拟打造“沉浸式”课堂
为增强教学实效性,实践团在亚桥社区搭建“智慧生活体验中心”,还原超市收银、公交乘车、医院挂号等8个生活场景。
活动现场,81岁的退休教师李爷爷手持手机,顺利完成“购买鸡蛋”交易后激动地说:“以前觉得扫码支付是年轻人的专利,现在自己操作成功,感觉跟上时代了!”
团队还特别设置“反诈情景剧场”,通过角色扮演演绎“虚假红包诈骗”“机票改签骗局”等典型案例。
在济水苑社区,队员们用方言改编的反诈顺口溜赢得满堂彩:“陌生链接不要点,中奖退税是谎言;转账之前多核实,守好养老保命钱!”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防诈知识入脑入心,现场老人反诈知识测试通过率达92%。
图为团队集体合影。华善墀 供图
长效护航构建“数字安全网”
针对老年人网络安全意识薄弱问题,实践团联合济源市反诈中心,推出“数字安全守护计划”。在花园社区讲座现场,反诈学员通过真实案例视频,详细解析“冒充公检法”“保健品虚假宣传”等诈骗套路,并指导老人开通“国家反诈中心”APP预警功能。
75岁的独居老人赵奶奶当场设置了支付限额:“这下就算不小心点错,损失也不会太大。”
活动期间,团队为社区老人完成手机安全体检,协助设置支付密码、面容识别等防护措施,建立“1名队员+5位老人”的结对帮扶群,提供答疑服务。
济水街道民政所负责人表示:“这种‘教学+护航’的模式非常实用,我们计划将其纳入社区常态化助老服务。”
“看到老人们学会支付后露出的笑容,我真切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实践团团长李明阳说。
据悉,该校土木工程学院将把“银发伙伴”项目打造成品牌活动,计划联合更多高校、社区,开发“银龄数字课堂”线上平台,持续为老年群体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让“数字温度”温暖更多老年人。(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朱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