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江西服装学院实践队以艺术赋能“流坑”振兴

发稿时间:2025-07-03 13:5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6月25日,江西服装学院“艺”抹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聚焦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主题,开展艺术墙绘、银龄关怀、田间实践等系列活动,凭借专业特长与青年担当,探索传统文化活化路径,为千年古村注入新活力。

  青砖黛瓦间,流坑村的石板路蜿蜒向前。这座始建于五代南唐的村落,因文武状元文化闻名,却一度面临年轻人口流失、传统文化传播乏力的困境。此次,江西服装学院“艺”抹红团队12名成员带着明确目标而来——以艺术为桥梁,链接古村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需求,助力破解传承困境。

图为实践队员在流坑村创作文化墙绘。刘杨洋 供图

  艺术墙绘:让千年文脉跃然墙上

  流坑村青砖黛瓦的巷弄间,实践队员们拿起画笔,以“文武状元”为主题展开墙绘创作。团队分为设计组、调色组与绘制组,分工协作完成从草图勾勒到色彩填充的全流程。

  设计组成员手持测量工具反复调整人物比例,调色组根据古村落的青灰色调调配出沉稳典雅的颜料,绘制组则以工笔技法刻画文官持卷沉思、武将执戟肃立的形象。

  “墙绘不仅是装饰,更要成为传递文化的载体。”团队负责人表示,尚未完成的画作已吸引游客驻足拍摄,成为古村新的“网红打卡点”。

  随着画作逐渐成型,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创作过程。“这种将传统故事融入现代艺术的形式很有新意。”来自南昌的游客王女士表示,墙绘让原本斑驳的墙面成为讲述流坑历史的“立体教科书”。

  银龄关怀:一双新鞋的温度

  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注意到多位独居老人生活条件简陋。经与村委会沟通,团队采购了30双轻便布鞋,逐一亲手为老人送去。

  “奶奶,这双鞋底软和,走路不累。”队员蹲下身为86岁的脱贫户董奶奶试穿新鞋时,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

图为团队成员为村民董奶奶试穿新鞋。张翔 供图

  队员发现,部分老人因关节疼痛难以弯腰系鞋带,便现场演示了简易防滑结打法。“物质帮扶有限,但希望这份心意能化作温暖的陪伴,让老人们穿上新鞋时,不仅脚步轻快,更能在心底感受到如家人般的牵挂与关怀。”

  田间实践:汗水中读懂乡村

  在脱贫户杨奶奶的玉米地里,队员们加入到除草队伍之中。连续两小时的弯腰劳作让不少队员手掌磨出水泡,但看到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垄变得整齐,所有人都干劲十足。

  “你们比我家孙子还能吃苦。”杨奶奶端来凉茶时,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

  队员注意到,老人使用的农具仍是传统锄头,便现场演示了便携式除草器的使用方法。“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要解决具体问题。”队员说。

图为队员在稻田帮助村民除草。张翔 供图

  据悉,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累计完成墙面绘制12平方米,为古村增添了亮丽风景。同时,团队深入走访,惠及村民23户,收集乡村文化素材20余份,为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流坑村墙绘维护情况,并积极探索更多“艺术+非遗”的赋能形式,助力乡村文化繁荣。(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蒋晓梅)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