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踏浪寻踪,探索渔村振兴密码

发稿时间:2025-07-03 15: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6月27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经济系“驭浪寻踪,陵岛三色”实践队深入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渔村,先后走访冬古村与澳角村,在海风与浪花的陪伴中,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渔村的转型路径与发展智慧。

  冬古村的“鲍”满增收路

  清晨的阳光洒满冬古码头,百余艘蓝白相间的渔船整齐列阵,勾勒出渔村特有的宁静画卷。

  实践队首先来到码头旁的鲍鱼养殖区,海水养殖网箱如珍珠般串联在近岸海域,渔民们正踩着木筏穿梭其间,娴熟地打捞、分拣鲍鱼。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吃饭。”当地渔民手持分拣筛向队员们展示,“你看这幼苗,得在恒温培育池里养足三个月,再移到深海网箱‘炼苗’,存活率比十年前提高了三成多。”

图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驭浪寻踪,陵岛三色”实践队带队老师与当地渔民交流。尤涵琦供图

  在鲍鱼育苗基地,村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冬古村通过引入科学管理模式,不仅规范了养殖流程,还建立起从育苗到销售的全链条追溯体系,让“冬古鲍”成为地理标志产品。谈及去年台风季,负责人称他们提前加固网箱、转移幼苗,将损失降到最低。

  随后,实践队来到冬古村村委会。村干部通过专题纪录片梳理了村庄发展脉络:2018年成立养殖合作社,2022年建成鲍鱼深加工车间,2024年引入“岸上分拣”技术减少海上作业风险,每一步都凝聚着村民与村委的共同努力。村主任指着规划图,对村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图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经济系“驭浪寻踪,陵岛三色”实践队在冬古村村委会访谈。占梓怡供图

  澳角村的“渔”旅融合新篇

  午后,实践队来到澳角村。在村委会,队员们观看了村庄发展宣传片,了解到昔日泥泞滩涂已变成整洁滨海步道,破旧渔屋被改造成特色民宿,澳角村用五年时间实现了从“卖海鲜”到“卖风景”的转变。

  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澳角村依托“碧海金沙”的生态优势,打造了“渔家乐+海钓体验+海鲜市集”的产业链,去年旅游收入突破800万元。

图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驭浪寻踪,陵岛三色”实践队全体成员聆听澳角村工作人员介绍。刘芊汝 供图

  行走在电商一条街,队员们看到沿街店铺里,年轻店主们正将打包好的鱿鱼干、鱼丸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这条不足300米的街道,如今聚集了23家电商商户,年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是传统渔业嫁接数字经济的生动注脚,让古老渔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沿着滨海步道前行,队员们与澳角村村民亲切交流。正在修补渔网的阿婆告诉队员们:“以前海边都是渔船,垃圾也多,现在搞生态整治,游客来了,我们的日子也亮堂了。”

  据了解,澳角村通过实施“退养还海”“垃圾分类”等措施,海水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类标准,生态红利正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实践队从多维度调查研究澳角村的实际情况,不断感受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图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驭浪寻踪,陵岛三色”实践队合照。占梓怡 供图

  调研途中,实践队员用镜头和笔记录渔村变迁与渔民故事。带队老师表示,从冬古村鲍鱼养殖的科技赋能到澳角村电商经济的兴起,他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实践队将整理调研数据,形成针对性发展建议,为渔村可持续发展贡献高校智慧。(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尤涵琦)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