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三下乡

首页 >> 三下乡实践纪实 >> 正文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入乡送教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发稿时间:2025-07-03 16:2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7月1日,武汉东湖学院种曦计划实践队13名成员前往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梅仙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心学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梅仙镇中心小学略显简陋但充满生气的教室里,种曦计划实践队带来的特色课堂正焕发着别样光彩。实践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盎然的课程,重点围绕美术、科学、音乐等课程展开教学,点燃了乡村孩童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美术课堂:方寸之间绘就斑斓梦想

  走进美术课堂,空气中弥漫着颜料与泥土的清新气息。实践队员正带领孩子们进行主题创作。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捡拾的树叶、花瓣压平、粘贴,再用水彩笔勾勒添彩,平凡的植物标本在他们的巧手下化作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拼贴画。

  五年级的小朋友专注地用黏土捏塑着心中的“未来家园”,他兴奋地向同伴展示:“看,我捏的太阳能房子,屋顶还有小花园!”

  队员张悦观察到,许多孩子最初对色彩搭配和造型把握略显生疏,但经过引导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作品中流露出质朴而动人的生命力。

  “美术不仅是技巧,更是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孩子们用画笔和双手,展现了他们对美的独特感知和对生活的热爱。”张悦在课后分享道。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的作品合影。陆随良 供图

  科学实验:奇趣现象叩响探索之门

  科学实验课则成了孩子们惊呼与赞叹的“魔法秀场”。实践队员带来的静电实验是最受欢迎的环节。当志愿者将不锈钢棍在羊毛布上不断摩擦,把不锈钢棍靠近小纸屑时,小纸屑立马就被吸附住了,如同磁铁一般。

  “哇!”围观的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忍不住伸出手去触碰这神奇的“磁铁”。实践队员适时引导大家观察现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鼓励孩子们思考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随后的“彩虹密度塔”“昼夜交替”等实验,更是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和直观感受中,理解了密度、压力等抽象概念。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昼夜交替科学实验,引发孩子们阵阵惊叹。陆随良 供图

  音乐律动:节奏音符跃动于纯真心灵

  音乐律动教室里,欢快的节拍与稚嫩的歌声交织。实践队员用吉他带领孩子们感受节奏的魅力。

  从基础的拍手跺脚练习,到分组配合演奏简单的乐曲《小星星》,孩子们逐渐从杂乱无章到能跟上节拍,脸上洋溢着专注与喜悦。

  队员一边示范如何唱好声调,一边耐心讲解。课程还融入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元素,让孩子们随着活泼的音乐自由律动,用身体表达对旋律的理解。

  起初羞涩不敢开口的三年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和队员的鼓励下,渐渐放开了声音,甚至在结课展示时勇敢地担任了小组合唱的主唱。

图为小朋友随着音乐舞动勇敢的上台表演。陆随良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特色课堂并非孤立存在。实践队巧妙地将三者融合,例如在美术课后引导孩子们为科学实验记录绘制观察日记,在音乐律动中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激发创作灵感。

  梅仙镇中心小学校长在观摩课堂后表示:“种曦计划带来的美术、科学、音乐课程等课程,形式新颖,互动性强,极大地弥补了我们乡村学校在艺术和科学启蒙方面的资源不足。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彩和投入的状态,我们由衷感谢实践队员们的付出。”

  “美术的色彩、科学的奥秘、音乐的律动等,这些课堂瞬间不仅是我们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我们与孩子们心灵相通的见证。看到他们从拘谨到绽放,从懵懂到好奇,我们更加坚信每一份用心浇灌,都能在乡村教育的土壤里孕育出希望的嫩芽。”实践队员在总结中写道。(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齐剑灵)

责任编辑:李华锡